1 / 10
文档名称:

维生素C注射剂的制备.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维生素C注射剂的制备.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10/15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维生素C注射剂的制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维生素C注射剂的制备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物制剂2009级李阳勇 200940303049
抗坏血酸注射液的处方设计
摘要:采用正交试验法,通过对抗坏血酸注射液制剂工艺的优选,科学地选择原料药物(供注射用原料及质量要求)、附加剂(品种、用量)及生产条件和生产成本统筹兼顾。从制剂的稳定性和内***检查两个主要方面综合考虑,确定科学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关键词:抗坏血酸注射液;正交试验法;稳定性;热原检查;处方;质量控制
1、抗坏血酸简介
、理化性质
图一、维生素C
IUPAC名:2,3,4,5,6-五羟基-2-己烯酸-4-内酯。本品为无色晶体,熔点:190 - 192℃,紫外吸收最大值:245nm,水溶性,比旋度:+°至+°,酸性,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加热或在溶液中易氧化分解,在碱性条件下更易被氧化,为己糖衍生物。[1]
、药理毒理作用
维生素C参与氨基酸代谢、神经递质的合成、胶原蛋白和组织细胞间质的合成,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加速血液的凝固,刺激凝血功能,促进铁在肠内吸收,促使血脂下降,增加对感染的抵抗力,参与解毒功能,且有抗组***的作用及阻止致癌物质(亚硝***)生成的作用。每日l-4g,可引起腹泻、皮疹、胃酸增多、胃液反流,有时尚可见泌尿系结石、尿内草酸盐
与尿酸盐排出增多、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内溶血或凝血等,有时可导致白细胞吞噬能力降低,每日用量超过5g时,可导致溶血,重者可致命。孕妇应用大量时,可产生婴儿坏血病。[2]
、抗坏血酸注射剂药效学研究
蛋白结合率低。少量贮藏于血浆和细胞,以腺体组织内的浓度为最高。肝内代谢。极少数以原形物或代谢物经肾排泄,当血浆浓度〉l4μg/ml时,尿内排出量增多。可经血液透析清除。[2]
2、处方筛选
实验证明,抗坏血酸注射液的色泽变化比含量下降敏感得多,注射剂在贮存或加热过程中,当透光率降至80%左右时,含量一般仍维持在95%左右,因而在筛选处方时以透光率作为考察指标。
本文采用初筛和正交试验法对稳定剂的种类和用量、溶液的PH以及制剂工艺条件作了较大量的筛选工作,经过多次重复和对比试验,最后拟定以下处方。配制的抗坏血酸注射液经过滤后,在CO2气流下灌封于2ml曲颈安瓿中,流通蒸气灭菌30分钟后备用。[3]
3、处方设计
抗坏血酸注射液处方设计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物制剂2009级李阳勇 200940303049
、处方[4]
维生素C
碳酸氢钠
焦亚硫酸钠
L-半胱氨酸盐酸盐
EDTA- Na2
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制成2ml/支,共500支。
、处方分析
维生素C :主药;碳酸氢钠: pH调节剂;焦亚硫酸钠:抗氧剂;L-半胱氨酸盐酸盐:抗氧剂;EDTA- Na:络合剂;注射用水: 溶剂。
、维生素C分子中有烯二醇式结构,显强酸性,注射时刺激性大,产生疼痛,故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以避免疼痛,并增强本品稳定性。
、本品易氧化水解,原辅料的质量,特别是维生素C原料和碳酸氢钠,是影响维生素C注射液的关键。空气中的氧气、溶液PH和金属离子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大。因此处方中加入抗氧剂、金属离子络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