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我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轨难点和对策研究
小组成员
严霜霜
黄燕芩
游媛媛
郭洁茹
林旭
内容介绍
发展难点
对策研究
相关案例
内容介绍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保障对象是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主要是以下三类人员:
、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民。
,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基本生活费后以及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国务院决定,2007年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
现阶段,我国的城镇居民与农村低保制度还是两个体系。只有个别的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实现了城乡低保一体化运行。
今后,随着我国户籍制度的逐渐改革和打破,城乡低保将也会实现一体化的趋势。真正做到城市和农村居民的平等对待。
保障对象和收入核定都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要进行“三榜公示”,做到“三个公开”(保障对象公开、保障标准公开、保障资金公开)
发展难点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面临的困难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面临的困难
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面临困难:
,社会救助范围不全。
,城市低保资金短缺问题仍然存在当前,部分地区低保资金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低保资金不足。
。
、再就业机制等其他社保制度之间缺乏有效衔接。
我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面临困难:
。我国现阶段大部分地区制定低保标准主要是以农户的收入为准,而农村居民收入在界定上存在一定困难:第一,收入难以货币化。第二,收入的不稳定性。第三,个别地方还存在人户分离的情况。
。目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来源有限,渠道单一,后续资金缺乏保障。多数地方的此项资金主要来自基层政府,省及省级以下的财政承担,国家财政多是政策上的支持,直接的财政拨款比较少。
低保对象收入界定困难。
,标准的制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
不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的低保标准,都是以低保标准减去家庭人均收入后得到的“差额”,再乘以家庭成员的人数。
我们往往谈到低保的覆盖面或是低保的标准上,其实“月人均补差”才是低保户领取的真实救助金。它并不是以低保标准表现出来的现金金额,因此,这个“差额”或“补差”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