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肿瘤
发表时间:2008-02-18 发表者:胡海
胡海蔡景理1 徐鲁白1 周斌1 王继生1 徐家镕1 所广军朱江帆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微创外科发展中心上海 200120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治疗结直肠良恶性病变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2004年7月至2005年9月作者对31例结直肠肿瘤病人进行腹腔镜手术,手术方式包括:右半结肠切除 4例,右半结肠腺瘤切除术2例,左半结肠切除2例,乙结肠腺瘤切除术2例,Dixon手术11例,Miles手术10例。结果: 31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术后平均1-2天下床活动,平均2天进流质饮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胃肠道干扰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结直肠肿瘤
自Jacob[1]等首先于1990年开展了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特别是90年代中期出现超声刀以后,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已日臻成熟与完善。作者自2004年7月至2005年9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和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对31例结直肠肿瘤病人进行了腹腔镜手术,现将临床治疗和随访的结果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31例病人中 14例为女性,17例为男性。±(31~79)岁。结直肠良性病变4例,包括右半结肠腺瘤2例,乙状结肠腺瘤
2例,术前电子结肠镜检查病理证实为单发或多发绒毛状管状腺瘤伴不典型增生,-。结直肠恶性病变27例,术前电子结肠镜及术前病理检查诊断为升结肠癌 4例,左半结肠癌2例,乙状结肠癌3例,直肠癌 18例。
2 手术方法
腹腔镜结肠腺瘤切除术:腹腔镜辅助下腺瘤切除术在气腹后,术中肠镜定位下找到肿瘤的部位,游离息肉所在的结肠段,于相应的腹壁处作3-5小切口。拖出息肉所在的肠断,切除息肉或做肠段切除,一期肠吻合。
右半结肠切除术:用超声刀或剪刀自末端回肠系膜向肝曲方向剪开升结肠外侧腹膜,提起盲肠和升结肠,钝性分离其后方疏松组织,用钝性和锐性手法使升结肠和后腹壁及右肾分离,随之可以见到十二指肠水平部中段。此时应注意认清十二指肠和右侧输尿管,避免损伤。辨认出横结肠,显露出胃结肠韧带,在胃网膜弓外分离切断胃结肠韧带,使结肠和胃分离直到再次看到下面的十二指肠,继续解剖横结肠直到肝曲,用超声刀分离切断肝结肠韧带。暴露肠系膜上血管,分离解剖出回结肠血管,将其根部的脂肪淋巴组织向肠段方向清扫,用切割吻合器或钛夹在其根部结扎断离,注意不能损伤肠系膜上动脉。显露出结肠右动、静脉,用金属夹或可吸收钛夹夹闭后,于金属夹之间将其切断。关闭气腹。在脐孔上方或者右侧腹壁行4~6cm小切口,在切口周围套上一个塑料套,保护切口不与肿瘤组织接触,然后在腹腔外切断回肠及横结肠,移去肿瘤所在的肠管,行横结肠、末端回肠端端吻合。缝合腹壁切口
,建立气腹,丝线缝合系膜裂孔,用 5-FU溶液冲洗腹腔。
左半结肠切除术:腹腔镜下超声刀或剪刀切开降结肠左侧缘后腹膜,超声刀切断脾结肠韧带,分离结肠脾曲,将胃结肠韧带左侧部分切断,游离横结肠左段。再将乙状结肠两侧腹膜游离,游离肠系膜,于左侧腹做5cm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