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补中益气丸
1、调节胃肠运动本方水煎剂皮下注射(10g/kg,5g/kg)有明显抑制胃排空作用。灌胃或皮下注射,能明显抑制正常小鼠推进运动,也能抑制新斯的明引起的小鼠小肠推进运动的亢进,也能拮抗盐酸吗啡引起小鼠小肠推进的抑制。本方也能抑制大黄造型之“脾虚”大鼠全消化道的排空时间。离体肠管试验表明,水煎剂或丸剂的水混悬液对乙酰胆碱或氯化钡所致的家兔离体小肠强直性收缩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对肾上腺素引起小肠收缩的抑制也有拮抗作用。本方小剂量对家兔十二指肠自发活动呈兴奋作用,剂量较大时则呈抑制作用。,能对抗乙酰碱引起的离体大鼠十二指肠兴奋以及阿托品所致的十二指肠抑制,且对抗作用优于丸剂;25g/kg小鼠灌胃,对小鼠肠道蠕动有促进作用,且优于丸剂。
2、抗胃溃疡、抗胃粘膜损伤本方水煎剂三个剂量(10g/kg,15g/kg,20g/kg)口服给药对应激性胃溃病、幽门结扎法溃病、利血平胃溃疡大鼠模型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表现为该方能明显降低上述模型的溃疡发生率和溃疡指数,对乙酸法慢性胃溃疡模型连续灌胃治疗10日,有明显促进溃疡愈合作用。研究表明,该方在抗溃疡有效剂量时能抑制大鼠的基础胃酸分泌,抑制在体大鼠胃肌电的平均振幅以及抑制离体大鼠胃肌条的过度收缩(Ach或氯化钡),维持胃粘膜有效血流及促进胃组织蛋白质合成的作用。该方上述剂量对无水乙醇、 HCI、 NaOH三种物质造成大鼠胃粘膜的急性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明显降低胃粘膜损伤指数。研究表明该方有轻度增加正常大鼠胃壁结合粘液,提高消炎痛引起胃壁结合
粘液的减少的作用;也能提高正常大鼠和消炎痛处理大鼠胃组织PGE2含量;具提高正常大鼠和消炎痛处理大鼠胃粘膜Na+,K+,Mg2+-APT酶的活力和有提高消炎痛处理大鼠胃粘膜cAMP含量的作用。采用大黄造成大鼠类“脾气虚”模型,实验表现该模型对消炎痛或水浸应激引起的胃粘膜损伤程度明显重于正常对照组,该模型给予补中益气汤治疗7日后进行相同试验,结果表明给药组动物胃粘膜损伤指数明显低于非治疗组,并接近正常组,提示该方对脾虚大鼠胃粘膜易损伤性有复健作用。
3、影响消化液分泌、促进小肠吸收(1)大鼠幽门结扎法胃酸分泌试验表明,本方水煎剂十二指肠每次给药,小剂量(10g/kg)可提高胃蛋白酶活性和增加其排出量,但剂量较大时(30g/kg)则可抑制胃酸、胃蛋白酶分泌,表现为胃液分泌量、总酸排出量、胃蛋白酶排出量明显减少。本方还有明显拮抗乙酰胆碱、五肽胃泌素、组胺的促泌酸作用。(2)亚急性大鼠胰外分泌试验表明,用本方水煎剂十二指肠给药(30g/kg)对清醒大鼠胰液的分泌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给药后3O分钟;胰液流率轻度增加,胰蛋白浓度及其排出量较给药前明显增加。对急性麻醉大鼠胆汁分泌未见明显的影响。3)采用同位素示踪以及整体小鼠游离肠袢吸收法试验表明,给小鼠补中益气汤灌胃10日(每日25g/kg)有明显增加小鼠小肠对3H-葡萄糖吸收的作用,并可使小鼠体重明显增加。
4、调节免疫幼年小鼠灌胃补中益气口服液25g/kg连续14日能明显增加脾脏湿重,给雄性小鼠皮下注射可的松(35mg/kg),实验组加服补中益气汤,用量为临床用量
10倍,连续给药5日,每日2次,第6天测胸腺重量与单给可的松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该方能明显恢复由可的松引起的胸腺萎缩。该方能增加小鼠T细胞亚群,明显提高对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摄取。。本方内服,%。本方也能使肺结核者的T4(辅助细胞)上升,T3(抑制细胞)下降,T4/T3比例上升;还能使选择性地激活淋巴细胞中的T4的植物血凝素(PHA)上升。研究表明,对小鼠行截肢手术应激可使小鼠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小鼠血清中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降低,而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因子升高,分别反映在RBC-C3bR花环促进率(RFER)的降低和RBC-C3bR花环抑制(RFIR)升高;血清中TSH、T4降低。术前灌服补中益气汤均可拮抗手术造成上述指标的变化。表现为RBC-C3bRR、RBC-ICR水平提高,使RFER升高,而RFIR降低,使TSH有所恢复,T3、T4维持在正常水平,若与TRH合用,效果更为明显。实验也表明,手术应激使小鼠脾NK细胞活性降低,单用TRH只能使受抑的NK活性部分升高,伍用补中益气汤后,能拮抗由于手术应激造成的NK活性降低,几乎达正常水平。临床研究表明,以类风湿关节炎、全身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及γ-球蛋白血症患者为对象,(体重50kg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