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化妆品品牌营销策划方案V1.0.doc

格式:doc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化妆品品牌营销策划方案V1.0.doc

上传人:cdsqbyl 2015/4/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化妆品品牌营销策划方案V1.0.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化妆品品牌
策划方案
一、概述
化妆品是以化妆为目的物品的总称,在希腊语中,化妆的词义就是“装饰的技巧”也就是说发扬自身优点,将缺陷加以弥补,在中国《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中将化妆品定义为:
“是以涂搽、喷洒或其它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
化妆品包括:基础化妆品、美容化妆品、特殊用途化妆品三部分。基础化妆品是为了保护皮肤、毛发以及增进皮肤和毛发健康的制品;而美容化妆品是为了修饰脸面、指甲等部位,使之增加美丽而使用的制品;特殊用途化妆品是指用于面部、毛发等部位具有防御功能的特殊的理化处理的制品。所以不论是化妆品或是特殊用途的化妆品都不同于药品,其目的主要就是清洁、护肤、美化等作用。
二、市场分析
国际化妆品市场
在整个全球化妆品产业中,美国日本仍处于领先,中国在这十年发展迅猛。其他榜上的国家还有巴西、德国、法国、英国,新兴国家俄罗斯、墨西哥和韩国、印度,发展较快。

从集团来看,欧莱雅、宝洁、联合利华、雅诗兰黛、资生堂处在前列,需要说明的是,香奈儿的产值是业内估计的,因为香奈儿的所有财政数据都是受法国政府保护的,所以香奈儿集团下的香水销售额也都是估算的。除了德国的拜尔斯道夫、联合利华、宝洁产品比较齐全外,有一些集团做的比较专业,尤其是奢侈品集团,例如香奈儿、LVMH,它们都专注于高端香水、护肤和彩妆。
2000--2008年世界化妆品和美容品的总销售额为每年24%的速度增长,2008年全球美容化妆品销售总额是2000亿美元,其中美国占25%,西欧占30%,日本占15%,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其它所有国家总共占30%的份额。
竞争:1982-1996年跨国公司抢滩中国,土洋品牌泾渭分明
我国化妆品行业发展历程:
起步:80年代初, 上海家化品牌垄断国内市场;
确立:1898年中国第一家现代化民族化妆品企业诞生。
增长:2002-至今跨国品牌向中低端延伸,本土品牌向中高端跨越
发展:1996-2002年本土品牌专业细分市场突围
国内市场品牌竞争状况
目前我国化妆品市场上,国际化妆品企业的品牌有:
欧莱雅集团:“巴黎欧莱雅、美宝莲、卡尼尔、兰蔻、碧欧泉、赫莲娜、薇姿、理肤泉、欧莱雅专业美发、卡诗”等。
宝洁公司:“玉兰油、SK-Ⅱ、飘柔、海飞丝、潘婷、沙宣、润妍、伊卡露”等。
联合利华:“夏士莲、力士、旁氏”等。
法国LVMH集团:“迪奥、CD、纪梵希”等。
法国产香水:“爱琪美、莲娜丽姿、欧洲之萃、香奈尔”等。
巴黎贝丽丝香水有限公司:“贝丽丝”。
意大利的“范思哲”。
丝宝公司的:“丽花丝宝、舒蕾、洁婷、美涛、柏兰、风影”等。
资生堂的“欧珀莱、资生堂”。
雅芳化妆品公司:“雅芳”。
深圳靳羽西化妆品有限公司的“羽西、阿迪达斯”。
安利公司:“雅姿“。
郑明明化妆有限公司的“郑明明”。
自然美(NB)集团的“自然美”。
香港丽丝达:“小护士”。
二、目标消费者分析
从品牌定位我们需要明确目标消费者,后续可根据市场调查进行明确定位,
明确消费者性别、年龄、群体、消费价格,再根据不同消费群体,明确出我们产品具体定位,然后根据这类群体消费****惯和接受方式进行针对性市场推广。同时还要对产品的市场成熟度进行分析,以确定市场是否需要培育,实现后续针对性销售策略。
以彩妆为例说明:彩妆对于国内市场来说,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处在市场教育培养的阶段,消费虽然对彩妆有一定认识,但是较少掌握专业化妆技巧,在这个阶段,首当其冲的是把消费者教育好,使她们会使用彩妆****惯使用彩妆,这是彩妆市场能够扩大的前提。特别是针对大众群体的时尚彩妆品牌,更加需要关注消费者这一特征。 
四、品牌自身表现
明确我们的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已经存在的时间,未来奉行的经营理念,品牌启动早期,成长期、成熟期的不同跟进策略。相对于同类已有的化妆品,产品质量差异,根据不同差异进行不同销售策略。例如:质量相当甚至更好的产品开发策略,在消费者心目可以树立起了物美价廉的高性价比形象,成为未来国内年轻女性重点选择品牌。同时在渠道建设、人员专业素质等方面建立业内口皆碑,建立一批高忠诚度的经销商。
五、SWOT分析
基于品牌自身既定内在条件,对卡品牌面临的内部优势及劣势、外面环境的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后续需要根据我们产品具体进行详细分析,下为分析举例:
内部优势(S)
内部劣势(W)
1、在消费者中拥有较好口碑,积累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
2、拥有一支专业素质较高的销售队伍;
3、拥有一批忠诚度较的经销商;
4、快速的新品开发机制,保证了产品更新进度。
1、品牌形象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2、缺乏创新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