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浅论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论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doc

上传人:tiros009 2017/10/18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论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论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摘要】本文基于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和中学历史教学现状的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培养高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9-0107-02
我国教育改革开展“核心素养”研究的时间其实并不长。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正式提出了“核心素养”的理念。2015年4月,《人民教育》首次提出了比较明确的定义。当前,以“学科素养”为代表的中小学课程标准也在加紧研制中。因此,?Ω咧欣?史学科素养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实施,以有效实现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目标,就很有必要。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和中学历史教学现状
根据2016年9月13日发表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我国目前对核心素养的定义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学生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维度来定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就此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深入回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教育
DNA,有效整合了个人、社会、国家对学生发展的要求,是对素质教育内容的丰富与深化。
历史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和历史价值观五大方面。它与现行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内容上一致。以“素养”取代“目标”,则更强调用历史和历史学的观点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富有个性的能力和心理品质,学科素养需要长期的教化和自主积累,比三维目标更具长期性和艰难性。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文学科地位不如理科类学科,尤其是中学历史学科处境更为尴尬,唯有政府行政干预强制必修方可获得一息尚存,加之学校以及社会对教学成绩的压力,中学历史教师从事教学研究与创新活动的动力和兴趣不足,他们只抓知识的重现和记忆以应付考试,历史学科素养并未完全在教学中得以体现和落实。

二、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
1. 引导学生建立历史意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历史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对自然、人类自己在时间长河中发展变化现象与本质的认识。正是这种特有的认识历史、继承历史、创造历史的能力,使人类自己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愚昧向文明进步。古今中外,众多的伟人莫不具有这个意识,如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因为他深知历史是公正的,作为历史匆匆过客的个人要把自己的美好品质留给后人。韩国在上个世纪中期就废汉字去中国化,甚至将中国人不怎么在意的火炕也进行了申遗,只为了使国人重视民族传统。而我国却拆除了历史建筑,实为遗憾,“没有历史的城市无法满足人的情感需求。拆除所有旧建筑之后再假装古老,只会像小丑一般可笑”。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笔者曾经听过一节必修二“近代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公开课,为了让学生了解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