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进展
【关键词】非小细胞
据2004年9月25日在南京举行的2004首届中国肺癌南北高峰论坛上卫生部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提供的资料显示,肺癌已成为我国第一大癌症,且发病率及病死率增长最为迅速,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人口老龄化、农村城市化和城镇工业化进程的加剧,以及人类生活环境污染与破坏和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因素,特别是我国吸烟人口数量的逐年增加,是肺癌发病呈抛物线式上升的主要因素。80%以上的肺癌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已属于晚期,失去了外科手术和多学科根治的最佳时机。然而在总的肺癌病例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0%。本文着重回顾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现综述如下。
1 外科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首选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彻底切除肺部原发癌肿病灶和局部淋巴组织,并尽可能保留最大量的健康肺组织。 手术切除能力和手术能力的评估这是肺癌外科治疗工作前准备的重要部分。(1)切除能力的基础是它的分期,需考虑到侵犯的器官、转移与否及其部位。x线检查是诊断肺癌最常用的重要手段。胸部x线透视观察膈肌运动情况,有助于判断膈神经是否被癌肿侵犯。标准断层摄片可显示中央型肺癌支气管阻塞情况,区别肿瘤与炎变的影像,清楚地显示肺癌块影和分叶状形态,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情况,以及显示块影内有无钙化病变。ct对各种肺部病变具有很好的密度分辨能力,有助于识别病变的性质和明确有无钙化灶。
ct扫描的范围须向下包括肝脏和肾上腺。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术(fdg-pet)在确定纵隔淋巴结是否转移上要优于ct检查,其特点是阴性预测值(npv)高于阳性预测值(ppv)。无可争议地被推荐应用到肺癌的诊断实践中,而且在n、m分期中显示了重要的位置。但是,作为一项昂贵检查,目前在中国普及应用pet-ct作为肺癌分期的常规手段并不现实。低剂量螺旋ct扫描筛查技术的使用,使肺癌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2)手术能力是病人的接受手术和继之的肺容积、肺功能减少的能力。术前检查对病人的全身状况进行评估,应包括:病人的肺功能、通气弥散检查、心功能、运动耐力检查等。由于许多肺癌病人吸烟,所以常有其它疾病和呼吸功能较差,在手术能力的临界范围,术前常规使用如雾化吸入等理疗清除气管分泌物有可能改善肺功能。
手术方式的制订采用的切除方式依赖肿瘤的部位和大小,肺叶切除是切除完整的肺叶,段切除是切除支气管肺段,楔形切除用于小的周边肿瘤,楔形切除肺组织,袖状切除用于累及主支气管的肿瘤。不论何种手术方式,手术时因挤压、出血可促使癌细胞在局部种植或循血管、淋巴管扩展;同时,创伤可使免疫力暂时低下,这些均有利于转移的形成。故手术者应在掌握肺门支气管、血管等解剖学的基础上轻柔准确地运用锐法为主的分离并妥善缝扎结切断相关血管及支气管。(1)手术是i a 和i b 期nsclc病人的首选治疗。手术主张采用肺叶切除,次肺叶切除(楔形切除,肺段切除)只适用于肺功能不全患者。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使术后疼痛较轻,但目前尚缺乏其可以替代常规手术治疗的充分证据。(
2)ii期nsclc约占全部nsclc的5%~10%,其病变范围颇为不一,包括t 1~2 n 1 或t 3 n 0 。n 1 淋巴结转移可采用袖式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术式,更推荐袖式肺叶切除。对于与胸壁相邻的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