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未成年人犯罪人格因素分析1.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未成年人犯罪人格因素分析1.doc

上传人:85872037 2017/10/21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未成年人犯罪人格因素分析1.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未成年人犯罪的人格因素分析
科文学院11心理宋雪梅 118314124
摘要:近几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上升的严峻形势,。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走上了犯罪道路?基于老师给的论文题目,本文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人格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人格因素
个体社会化过程的健康,塑造了健康的人格;个体社会化的缺陷塑造了有缺陷的人格。未成年人由于生理、心理原因,认知能力较差,人格不健全等主观因素与社会环境不良的客观原因的综合作用,造成了近几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的严峻形势,未成年人犯罪,不仅涉及面越来越广,而且手段表现为智能化、集团化、残忍化,暴力倾向越来越明显,给未成年人本身以及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犯罪低龄化是我国当前的重大社会问题。由于我国未成年人生理发育提前,传统处理方式的预防和控制作用日渐式微。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1987年—1996年,十年间未成年犯罪增加一倍多,而近几年未成年犯罪更是连续上升。去年仅北京地区少年犯就多达1480个,%。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走上了犯罪道路?基于老师给的作业,本文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人格因素进行了分析。
一未成年人犯罪与青少年犯罪的区别
未成年人犯罪与青少年犯罪是青少年犯罪研究中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影响未成年人犯罪和青少年人犯罪界定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即青少年犯罪问题中青少年年龄界定问题和青少年犯罪问题中“犯罪”范围的界定问题。我国青少年人犯罪和未成年人犯罪的运用主要是社会学或犯罪学用语。青少年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未满26周岁的青少年所实施的犯罪。未成年人犯罪通常的上限是18周岁,下限为6岁比较合适。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条上,对犯罪主体的界定中,还都没有“少年”和“青年”的称谓,而只有未成年人之说。少年是未成年人,这是很明显的。而“青年”就不一定都是未成年人,从年龄的划分来看,大部分青年的年龄段都处于成年人的年龄段里。而成年人犯罪与未成年人犯罪在所承担的法律后果上是有显著区别的。所以,青少年犯罪不应是青年犯罪和少年犯罪的简单相加。
然而,我国现行《刑法》第十三条指出了法律意义上“犯罪”的含义: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有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青少年犯罪和非青少年犯罪在表现形式上是相同的,但在犯罪的内容上是不同的。
但由于在查阅资料时,多数都在谈论青少年犯罪,而未成年人犯罪很少涉及。所以下文在引用时,未免会多次出现青少年犯罪,请老师见谅。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特点
犯罪主体
从犯罪主体来说,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向低龄化方向发展。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不良文化影响等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比20世纪70年代提前了2至3岁。近年来,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日益增多。
(二) 从犯罪手段
从犯罪手段来说未成年人罪犯作案的手段呈现凶残化和智能化。所谓凶残化是指未成年人在作案时,不计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