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地区科技创新论文.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地区科技创新论文.docx

上传人:Alphago 2023/4/23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地区科技创新论文.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地区科技创新论文 】是由【Alphago】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地区科技创新论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
地区科技创新论文
1山西科技创新短板
山西省作为全国资源型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挤出效应”明显,科技资源总量不足,区域科技创新力气不强,属于科技综合竞争力薄弱地区。依据《2013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显示:山西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排全国第19位,远低于全国水平。科技进步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进展等指数都不同程度地低于全国水平,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排全国第28位,低于全国水平20个百分点。山西科技创新进展缓慢,是长期制约经济社会进展的主要短板,其自身进展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2014年12月,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了《山西省首次科技工作者状况调研报告》。报告显示:山西省科技工作者总量持续增长,但密度偏低,专业技术人员主要指标普遍居全国中下游水平,高层次科技人才严峻匮乏。全省科技人员分布中中级职称者最多,%;然后依次是初级、无职称、副高级,%、%、%;正高级最少,%。%,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高层次人才仅占全国的1%左右。

2013年,山西省R&D经费投入155亿元,%,在全国排第20位;R&%,低于全国水平,排第17位。全省11个市除太原、长治、晋城、大同以外R&D经费占GDP比例不足1%;忻州市最低,%。全省科技投入与全国相比差距较大。科技银行贷款、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和社会融资等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仍未建成,多渠道、多方式科技投入机制亟待完善。
2

2013年,山西省专利申请受理量18859件,%;全省累计获国家科技嘉奖5项,在中部省份中排名垫底。全省从事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4家,%,远低于全国水平;高技术企业370家,%,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连续多年全国倒数。全省境内没有知名高校,国家级科研院所数量很少。全省科研成果总量偏少,理论成果比例偏高,可应用成果数量稀有。

2013年,山西省119个县(市、区)拥有独立科学技术局的仅有57个,%。2014年末,多地县级政府机构改革方案中,将科技局列入“撤并名单”。县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组织体系不健全,科技推广机构严峻不足,科技场馆稀有、设备陈旧,工作机制缺失、创新手段不足,不能有效调动科技人员服务基层的乐观性和主动性,基层科技工作进展特别缓慢。
2补齐山西科技创新短板的措施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有效支撑引领、加快推动转型进展、创新进展、绿色进展等“六大进展”,全力破解“资源型经济困局”,首先要乐观实行实效措施,尽快补齐制约山西科技创新进展的短板,健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提升科技创新力气和水平。
4

开创创新创业人才辈出新局面,是补齐山西科技创新短板的重要标志。要留意选拔、培育科技创新管理人才。加强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各类科技园区以及高校、科研院所和省管企业科技行政管理机构岗位负责人的遴选、使用和培育。要加快高层次创业人才和团队的培育、引进。对接国家“千人方案”,实施山西“百人方案”,重点引进创业人才。改革高端有用人才引进规章,加大对创业人才的发觉、培育、引进、使用和资助。要加大创新人才培育。做好、做实“三晋学者支持方案”和“创新团队培育方案”,找准人才新支点,为将来求得突破奠定基础。要大力培育高技能专业人才,引导校企结合,保障生产一线、产业提升对职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要营造敬重人才的社会环境,正确处理归国学者和本土专家的关系、为我所用和为我全部的关系等。

培育壮大科技服务业,是补齐山西科技创新短板的有效途径。要依据“分类指导、市场驱动、创新进展、开放合作”的原则,通过健全市场机制、推动中小微企业进展、强化基础支撑条件、完善财税优待政策、加大引导资金力度、深化开放合作沟通等,进一步加快进展争论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学问产权、科技询问、科技金融和科学技术普及等专业性、综合性科技服务。通过全方位加快进展科技服务业,进一步完善创新服务功能,优化创新区域环境,提升创新力气水平。同时,引领全省现代服务业快速进展。
4

引进国内外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是补齐山西科技创新短板的必定选择。立足山西科技创新地位不高,借鉴东部发达省份进展阅历,要构建高效的技术转移服务平台,进展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健全科技与金融结合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要因势利导,引进世界发达国家及我国大院大所和经济发达地区等的科技成果,融合煤焦领域浩大的民间资本,加快进展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实现全球科技成果在山西“开花结果”。

全面提升煤与非煤产业科技支撑力气,是补齐山西科技创新短板的根本目的。要围绕煤炭产业,汇聚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统筹部署科技创新,拉长产业链条,全面支撑、引领全省煤炭产业的“清洁低碳型“”集约高效型”和“延长循环型”等“六型转变,实现由单一资源开采变为综合开发利用。要围绕文化旅游、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食品医药、现代服务业等7个非煤产业,引导优势科技创新资源,分类部署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进,打造全省经济新经济增长点。
作者:秦作栋单位:山西省科学技术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