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骨科查体
体格检查
1)一般情况
(1)视诊:病变部位的肿胀、肿块、畸形、皮肤色泽、创面(肉芽及分泌物性质)、窦道、瘢痕、皮下静脉等,患肢的姿势、步态和活动情况。(2)触诊:压痛及其范围,有无放射痛,肿块(部位、大小、形态、质地、边界、表面情况、活动度、深度、与骨关节的关系)、局部皮温、全身或局部淋巴结肿大等。
(3)运动:自主运动与被动运动,静态和动态的检查(需与健侧对比)。上肢包括手功能的检查,下肢包括步态检查,脊柱包括站立活动检查。
(4)测量:
肢体:测量长度和周径。
关节活动:角度以关节中立位为0°,以此为起点,测量其伸、屈、外展、内收、外旋及内旋等角度。记录方法:膝、肘关节记录如下:
0°(伸)←30°(屈) 25°(收) ← 30°(展)
→→
脊柱活动:记录如下:
肌力测定:可用6级分类法。
感觉消失区测定法:触觉边缘标记用断续直线(——————),痛觉边缘标记用锐角(ⅤⅤⅤⅤⅤⅤ),温度觉边缘标记用断续波浪线(
~~~~~~ ),深感觉边缘标记用圆圈(○○○○○),位置感觉边缘标记用三角(△△△△△)表示。
植物神经检查:观察皮肤干燥、出汗、温度、色泽、角化等情况。
2)各部位的检查
(1)肩部
视诊:有无肿胀、“方肩”、肌萎缩、畸形和窦道等。iji/
触诊:肩三角位置、压痛、肿块。
运动:关节活动范围,搭肩试验(Dugas征)。
(2)肘关节与上臂:
视诊:观察提携角,有无肘内翻或外翻畸形,有无肿胀、淤斑或窦道等。
触诊:压痛点、肿块、骨摩擦感。
运动:关节运动范围、腕伸肌紧张试验(Mti/ill征)。
测量:肘后三角和肘线(Hüter线)。
(3)前臂:有无成角畸形,旋转活动角度测定并与对侧对比。
(4)腕关节:
视诊:“鼻烟”窝有无肿胀,有无肿块(大小、性质等)、餐叉样畸形、腕下垂。
触诊:压痛点、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的关系。握拇尺偏试验(Finkelstein征)。
运动和测量:关节运动范围。
叩诊:第三掌骨头向近侧叩击有无疼痛。
(5)手部:
视诊:有无爪形手、平手或其他畸形,有无肿胀、肿块、窦道、肌萎缩。
触诊:压痛点、肿块大小、手触觉和痛觉检查。
运动:关节活动范围、功能检查与握力。
(6)脊柱:
站立位:①视诊:生理弧度有无改变,有无后突及侧弯,两侧椎旁有无肌痉挛、脓肿或窦道,两侧胸廓是否对称,骨盆有无倾斜、肿块。②触诊:棘突上划线测量脊柱轴线,叩、压痛点,有无放射痛和肿块。③运动:脊柱活动范围,拾物试验。
卧位:直腿抬高试验,斜板试验,床边试验(Gaenslen征)。
坐位:压颈试验(Spurling征),臂丛牵拉试验(Eaton征)。
(7)髋关节:
视诊:有无肿胀、窦道、下肢短缩、肌肉萎缩等;能行走者,观察步态(蹒跚、摇摆、跛行)、畸形(屈曲、外展、内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