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有趣的对联故事古代趣味对联故事关于对联小故事大全.doc

格式:doc   大小:91KB   页数:21页
该资料是网友上传,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请放心下载。
点击预览全文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有趣的对联故事古代趣味对联故事关于对联小故事大全.doc

上传人:书生教育 2023/4/24 文件大小:9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有趣的对联故事古代趣味对联故事关于对联小故事大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有趣的对联故事古代趣味对联故事关于对联小故事大全 】是由【书生教育】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有趣的对联故事古代趣味对联故事关于对联小故事大全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风趣的春联故事-古代兴趣春联故事-对于春联小故事大全
★精选文档★
风趣的春联故事|古代兴趣春联故事|对于春联小故事大全
以下对于春联故事内容由为您整理供给,欢迎阅读与借
鉴。
风趣的春联故事
一、杨继盛巧对妙语
杨继盛是明朝一位以“巧对”著称的名人。出生于河北
容城,嘉靖进土。相传他“每作对,人辄称善”。到现在,民间还流传着好多他的巧对美谈。
传说,杨继盛刚才入私塾读书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个年龄较大的学生,私塾先生,看见这麽大年龄的人,也来修业,就出了一个对子相嘲:老学生
谁知话一说完,就被坐在一旁的杨继盛不假考虑地接过
来:小进士
那位嘲讽“老学生”的先生听后,大吃一惊,说:“此
儿小小年龄,竟聪慧这样,未来必有出息!”
有一次,私塾先生出门,学生们,学生们作阵开战的游
戏嬉戏。正玩在兴头上,不料先生突然回来,大家慌乱四周
隐匿。先生震怒,挨个地罚跪,并出对;藏形匿影;
叫学生对,先对出者免罚,对不出的持续罚跪。只见杨继盛轻轻一笑,答对:显姓扬名。
先生脸上的怒气,立时一扫而空,惊呼:“此乃绝对也!”
2016崭新精选资料-崭新公函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2/18
★精选文档★
伸手将杨继盛拉起来。此后,杨继盛擅对出了名。在私塾从师十年间,杨继盛还作了许多交口称赞的春联。若有一次,他的表叔辛体元来做客。恰好家里没有酒,到酒店去买,凑
巧酒也卖完了。辛体元出了上联戏道:无酒是穷主;只听见一个略带稚气的声音回答:有儿为名臣。
辛体元目光一扫,本来应付竟是小继盛,不由啧啧夸赞。杨继盛长大后,果然成为明朝名臣,官至兵部员外郎。当时
奸相严嵩专政,杨继盛因为忠苜敢言,一年以内四次被贬。最後一次,被贬途中,他草疏“十罪五奸”弹劾严嵩,结果被诬陷入狱,受尽酷刑后,惨遭杀戮。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这副歌颂千古的名联,就是杨继盛在狱中写下的。春联铿锵有力,表现出他那荡荡胸襟,铮铮铁骨。
二、卖柴童妙对进家塾
明朝时,江苏省吴县,出了一位“神童”,姓施名盘。
施盘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他五岁开始,就上山砍柴、割草卖钱!同时,利用时间,偷偷地,向村里的一位老秀才,学习认字、读书、吟诗、作对。施盘九岁那年,他进城卖柴,经过一家私塾,听著里面传出来的朗朗书声,他好想进私塾当一名学生。恰好此时,私塾的主人张都宪坐轿回家,发现了小施盘,张都宪问他,站在这里干什么,小施盘嗫嚅地,
说出了自己想进私塾读书的梦想。张合宪一听,哈哈大笑说:
2016崭新精选资料-崭新公函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3/18
★精选文档★
“穷小子也想进我家私塾读书,也不想一想自己的身份。”经小施盘一再央求,张都宪这才说:“这样吧,我出一上联,
只需你能对上,我能够例外让私塾老师收你。”张合宪出的
上联是: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这上联连用四个“弓”字,两个“月”、“弦”字。张都宪认为这下子,必定难倒这个卖柴童。没想到,小施盘听了
上联,笑哈哈地说“学费我出不起,对对子,可难不倒我。”他略加思忖,便对出下联:晨晖似锦,暮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
施盘对出的下联,连用四个“锦”字,两个“霞”、“川”字,完整切合张都宪上联的要求,并且用“朝”、“暮”对“新”、“残”,用“东”、“西”对“上”、“下”,十分工整,张都宪只能让他进私塾读书了。
三、切分割客
明朝年青文学家蒋焘,小的时候,才情矫捷,对答如流,蜚声乡里。
有一天,他的爷爷,带他到一座庙里去玩。蒋焘从高高
的台阶上往下跳,三蹦两跳地到了下面。爷爷见了,笑着说:
三跳,跳下地;
蒋焘在下面一仰头,正漂亮见树上;有只小鸟“扑哧”一声,飞上天去了,他马上对了一句:一飞,飞上天。
爷爷听了很快乐,连连赞好。
2016崭新精选资料-崭新公函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4/18
★精选文档★
有一次,他父亲的朋友来访,他们围坐在客堂吟诗、联
对,突然乌云密布,接著,括起狂风,一会儿,就下起大雨,雨点“劈哩拍啦”地打在窗户上。客人中,有一人看见窗户
纸上的雨点印儿,触景生情,出一上联求对: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这上联的意思是说,这会儿,冰冷的雨点,打在窗户上,东边窗户上有雨点,西边窗户上也有雨点。从文字上讲,巧
就巧在“冻雨”的“冻”字,是由“东”和两点构成,“洒窗”的“洒”字是由“西”和三点构成。这样,联意既说明
了当时雨打窗户的情形,又说了然“冻”“洒”两字的构成。这样,下联就不大好对。要求后半句说的事,与前半句说的
事,互相关系,还得拼成前半句的第一、三两个字,可真够难的。在坐客人冥思苦想,苦思冥想,难以应付,客堂一时缄默。
这时,佣人奉上瓜来,蒋焘的父亲,连忙切分割片,请
客人吃瓜。站在一旁看父和蔼瓜,客人们吃瓜的蒋焘,即景
生情,大声说:“我来对下联”。接着吟道:切分割客,横七
刀竖八刀。
一语既出,满座惊讶。蒋焘对下联的前半句“切分割客”,说的是当时吃瓜的事。后半句“横七刀”、“竖八刀”既是指切瓜,又跟前半句有直接关系。同时“七”、“刀”左右横看,合起来,是前半句的第一个字“切”;“八”“刀”上下竖着,
2016崭新精选资料-崭新公函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5/18
★精选文档★
合起来是第三个字“分”。真是妙语双关,兴趣盎然。客人们皆赞美不已。
四、小于谦答对显文才
于谦,(一三九八——一四五七)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水乐进土,有名的民族英豪。他幼年
时就勤劳勤学,理想高远。读书过目即诵,对句出口皆成。有一次,于谦的母亲,把他的头发,梳成双髻上学,一天,被一个叫兰古春的和尚看到了。兰古春针对他的模样,就捉弄他说:牛头且喜生龙角;
于谦马上应付:狗嘴何曾出象牙。
兰古春自讨没趣,赶忙而去。于谦回家后,对母亲说:“此后不可以再替我梳双髻了。过了多日,兰古春恰好又经过学堂,看到于谦的头发梳成三岔,于是再次戏道:三角如架
鼓;
于谦随声就应:一秃似擂槌。
兰古春赞其才情矫捷,对于谦的老师说:“这孩子长大
后,必然是国家的楝梁。”
有一年清明节,于谦随家中大人去祖坟扫墓,经过凤凰
台时,他的叔父,出了个上联让他对,联文是:今朝同上凤
凰台;
于谦马上应付:他年独占麒麟阁。
大人们听了,对这一志向甚大的对句惊喜不已,他的叔
2016崭新精选资料-崭新公函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6/18
★精选文档★
父说:“此小儿,乃是我们家的千里驹啊!”
扫墓返回的路上,经过一座牌楼,上边写著三个字:癸
辛街
于谦的叔父说:这三个字的地名,前面两个字属天干(即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要对个地名对,唯恐不简单。”不料,小于谦用(三国演义)中,所写到的陕西地名,对道:子午台
他的叔父和族人们,听了更为吃惊惊喜,因为这一地名,前两字正好是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已、午、未、
申、酉、戌、亥)中的两个字,与(癸辛街)恰成一佳对。
过了两年,于谦成了县学生员。当时,有一巡按,到他
家乡的一座寺院游乐。跟从官员中,有一人指着殿中佛像道:
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
一时无人对出。于谦恰好也在场,他随口应道:一介书生,攀凤、攀龙、攀桂子。
大家无不拍手称妙。
注:(1)明正统十四(一四四九)年秋,瓦刺(蒙古一部落)入侵,英宗被俘。当时,任兵部尚书的于谦,拥立景帝,反
对南迁,并亲身督战,击败瓦刺军,使当时形势转败为胜,故称其为民族英豪。
五、焉知鱼不化为龙
明朝学者邱浚,(一四一八--一四九五)字仲深,琼山(今
2016崭新精选资料-崭新公函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7/18
★精选文档★
广东琼山)人。幼年在学堂读书,一天,大雨如注,有的座
位漏雨,大家争坐不漏雨的座位,当时和邱浚争座位的,是
一个当地权贵的儿子,两人各执己见,争得面红耳赤。老师
看见了说:“你俩不要争,我有一句五字联,能对上的坐好
位。”接着念道:小雨肩头滴;
权贵的儿子一听,呆若木鸡,对不上来,邱浚却胸有成
竹地,对道:青云足下生。
老师听了,只能把不漏雨的座位,让给邱浚。
权贵的儿子不钦佩,下学回家,将争座位的事,向父亲
哭诉。权贵听了震怒,即差人把邱浚叫到家里来,一会面,
就暴跳如雷地喝道:谁谓犬能欺得虎!
邱浚歧视一笑,冷静答道:焉知鱼不化为龙?
权贵一听,吓了一跳,知小邱浚非等闲之辈,长大后定
有出息,无言以对,只能放他回去。
邱浚长大后,果然大有出息。他于景泰年间中进士,授
编修,成化年间为国子祭酒。孝宗即位,任礼部尚书,兼文
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他本性勤学,反对“文尚险怪”,
熟习国家典故。他认为夏德秀编写的《大学衍义》中,治天下的条目不够齐备,于是博采群书(1),加以增补,称
为《大学衍义补》。暮年右目失明,乃坚持阅读,披览不辍。
注:(1)夏德秀(二七八--三三五)南宋大臣,学者。建
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庆元进士。其哲学看法继承二程、
2016崭新精选资料-崭新公函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8/18
★精选文档★
朱熹之说,主张:“收放心,养德行”。著有《西山文集》、《大学衍义》等。
六、杨溥巧对免父役
杨溥(一三七九--一四四六),字弘济,石首(今湖北石
首)人。明建文进士,授编修(1)。为明朝出名学者。曾任翰
林学士、武英殿大学士,礼部尚书等职。他和杨士奇、杨荣、历事四朝(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合称内阁(三杨)。
杨溥幼年家贫,父亲年迈多病。在这样的家境下,他废寝忘食,勤苦学习,年龄虽小,文才却非凡。
有一次,县官派人捉他的父亲去服劳役,当时,他的父亲有病在身,杨溥到县衙里,一再央求,恳求免去劳役,县
官看他是个少儿子,就刁难说:“我出个对子,如你对上了,我能够开释你的父亲。”
接着,出了上联:四口同图,内口皆归外口管;这个上联,构想巧妙,县官利用“图”字的构造,折字
起意,乃是说:“在我统治的范围内,百姓就一定听从我的管辖。”小杨溥听了,得悉这个县官喜爱人奉迎,稍思片晌,就投其所好,对了下联:五人共伞,小人全仗大人遮。
杨溥这个下联,也是运用“析字法”,打开“伞”字,既表达了自己的恳求,又奉承了县官,并且对仗工整,表达
适切,所以,县官不得不点头夸赞,终于赦免了他父亲的劳役。
2016崭新精选资料-崭新公函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