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玉杯盛云露 玉人舞折腰.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玉杯盛云露 玉人舞折腰.doc

上传人:tiros009 2017/10/24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玉杯盛云露 玉人舞折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玉杯盛云露玉人舞折腰
2011年6月29日,西安博物院接收西安市公安局刑侦局和市文物稽查大队移交的汉代玉杯、汉代玉舞人等40余件被盗文物。经鉴定,其中3件玉杯和1件玉舞人(图一)均为一级文物,这是近年来西安博物院新接收的最精美、价值最高的文物。这4件文物出土于2010年8月25日,由西安市长安区一村民在汉宣帝杜陵陵区王皇后冢东南约300米的一处残砖瓦砾堆积层中发现,后经过多次非法倒卖,最终被公安机关成功追缴。这4件玉器现在在西安博物院二层玉器厅展出。
一、玉杯
3件玉杯形制基本相同。平口,深腹,高圈足,腹径上部较大,至底部见次呈弧形内收,足柄为圆柱体,圈足下端呈喇叭状,杯腔内底呈半球状,每件玉杯均在杯体外琢磨出3组9圈凹弦纹,玉杯制作规整,内外均抛磨光洁。。
玉杯1,、、、,重335克。玉色青白鲜润,玉质细腻坚硬,有浅褐色晕斑。口沿、杯身、圈足上共镶嵌四道金箍:口沿金箍宽
,;;;,。圈足底部近似漏斗状(图二、图三)。
玉杯2,、、、,重375克。玉色鲜白莹润,玉质细腻坚硬。口沿和圈足上各束有一道金箍:,;,。圈足底部向中心内凹(图四、图五)。
玉杯3,、、、,重250克。玉色丰润,杯身上部呈青白色,下部呈青色,圈足部有浅褐色斑块,玉材中夹有墨色小圆点,玉质细腻坚硬。口沿、杯身、圈足上均未发现金箍。圈足底部近似漏斗形,且有少许残缺,应是挖掘时为利器所伤(图六、图七)。
玉杯均由上好的新疆和田青白玉雕琢而成,其上糖色为原生色而非后沁色。制作工艺精湛,首先用钢卷筒等工具掏膛取芯,然后用圆球状镗***将底部琢磨成半球状并进行抛光,制成的玉杯腹部最薄处厚度仅为
,工艺难度极高。杯身外琢磨的凹弦纹线条流畅,平整均匀;金箍光润圆滑,紧密贴合杯体,金箍的作用除了强烈的装饰美化效果以外,还可以增加手持时的摩擦力,并起到加固杯身的作用,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开裂。3件玉杯形制相同,大小相似,又出土于相同地点,因此可推测这3件玉杯制作成形时杯身均镶嵌有四道金箍,其后不知何时何因出现了缺失。
院藏汉代玉杯是迄今所见仅有的表面镶嵌金箍的玉杯,采用这种装饰工艺的器物称为“钿器”,许慎《说文解字?金部》解释:“钿,金饰器口。”这里的金泛指金属,如黄金、白银、铜等,即是说凡是用金属加固和装饰器物口沿的,均为钿器。《汉旧仪》载:“太官尚食,用黄金钿器,中官(官)私官尚食,用白银钿器,如祠庙器云。”汉代太官为少府属官,主管皇帝膳食,中官私官负责皇后膳食,可见黄金钿器是太官为皇帝生前尚食的专用器物。《汉旧仪》又载:“宗庙三年大袷祭,子孙诸帝以昭穆坐高庙,诸隳庙神皆合食,设左右座,高祖南面……曲几,黄金钿器。高后右座……白银钿器。”可知汉代皇室子孙祭祀皇帝陵庙也用黄金钿器。综上可知,杜陵金钿玉杯为汉宣帝生前及死后的御用品,而出土玉杯的地点则可能为杜陵的陵庙遗址。

西安博物院还收藏了一件1976年9月西安市长安区车刘村秦阿房官遗址出土的秦代云纹高足玉杯(图八),为一级文物,现展出于博物院二层玉器厅。该玉杯为青玉质,、、,由杯身和杯座两部分黏结而成,杯身呈口大底小的桶形,杯座似玉豆之形。口部外缘减地一周形成边廓,杯身以三道双勾弦纹将腹部纹饰分为四层;近口缘的第一层为四蒂叶子与连云纹;第二层为谷丁勾云纹;第三层为几何形勾云纹;近足处的第四层为变形云头纹。杯座上部阴刻五个矩形框,每框内有交叉的“s”形简化凤纹。口部与足部纹饰为二方连续式,腹部为点散式的四方连续。杯身第二层的谷丁勾云纹,采用压地稳起与阴线结合的手法,先碾出谷丁纹,凸出谷丁,然后以阴线勾勒出云纹,上下左右相连,成为有机的四方连续。第一、第三、第四层纹饰为浅浮雕,丰满浑厚。此玉杯造型大气而秀雅,色青泛黄,晶莹润泽,研磨抛光极为精细。秦朝历史短暂,出土秦代玉器数量极少,此件云纹高足玉杯工艺复杂,造型精美,体量硕大,并且出土于秦代新营建的朝官阿房官遗址中,故而其使用者应为秦朝高级皇室成员。
上述所见这种体量的深腹高足玉杯在战国时期较为少见,秦代出土的深腹高足玉杯仅见院藏云纹高足玉杯1件,汉代高足深腹玉杯迄今为止除了院藏3件之外,全国各地仅有5件出土。另外还可知1件三国魏时期玉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