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7
文档名称:

室内装饰设计课件 单元5 室内色彩设计.ppt

格式:ppt   大小:1,493KB   页数:6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室内装饰设计课件 单元5 室内色彩设计.ppt

上传人:xinshengwencai 2017/10/26 文件大小:1.4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室内装饰设计课件 单元5 室内色彩设计.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目录
室内空间的概念
1
室内空间的类型及特征
2
室内空间的形态心理
3
3
室内空间要素设计
4
室内空间组织设计
5
【引例】
色彩的良好搭配能带给人美妙的色彩环境及富有诗意的
环境气氛,而不当的色彩搭配会使整个环境变得不适。如图
,某餐馆以明媚的橙色为主基调,在墙面、灯光及
陈设品等多处使用,使空间明亮而温馨;同时在局部墙面、
餐椅、餐桌台布等处采用了强对比的紫色,使整个空间一下
子活泼起来;总体又使用大量白色及同类色加以调和,整个
环境温馨雅致又轻松活泼,令人食欲顿开。
图5—1 餐厅色彩搭配
色彩的基本概念
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是色彩最基本的属性,这种属性可以使我们将光谱
上的不同部分区别开来,即按红、橙、黄、绿、青、蓝、紫
等色彩感觉来区分色谱段。缺失了这种视觉属性,就无所谓
色彩了。根据有无色相属性,可以将外界引起的色彩感觉分
成两大体系:有彩色系与无彩色系。
(1)有彩色系即具有色相属性的色觉。有彩色系才具有色相、饱和度和明度三个量度。
(2)无彩色系即不具备色相属性的色觉。无彩色系只有明度一种量度,其饱和度等于零。

饱和度是对有色相属性的视觉在色彩鲜艳程度上做出评
判的视觉属性。有彩色系的色彩,其鲜艳程度与饱和度成正
比。根据人们使用色素物质的经验,色素浓度愈高,颜色愈
浓艳,饱和度也愈高。描述饱和度感觉的程度词是:浓、淡
、深、浅。无彩色系是饱和度等于零的状态,正如在彩色显
示器上将色彩逐渐调淡,到最后便成了黑白画面一样。

明度是区分明暗层次的无彩色觉的视觉属性。这种明暗
层次决定于亮度的强弱即光刺激能量水平的高低。请注意:
不要对这一定义产生误解,即并非有彩色系便没有明度属性
,只是强调明度这一视觉属性是排开色相属性,只涉及明暗
层次的感觉,就像用黑白胶卷拍照片,只记录明暗层次而不
记录色相那样。根据明度感觉的强弱,从最明亮到最暗可以
分成三段水平:白——高明度端的非彩色觉;黑——低明度
端的非彩色觉;灰——介于白与黑之间的中间层次明度感觉
。绘画中的素描和不着色的雕塑,就是利用这种明度层次来
表现艺术主题的。
视觉适应
视觉适应主要包括距离适应、明暗适应和颜色适应三个
方面。

人的眼睛能够识别一定区域内的形体与色彩。这主要是
基于视觉生理机制具有调整远近距离的适应功能。眼睛构造
中的水晶体相当于照相机中的透镜,可以起到调节焦距的作
用。由于水晶体能够自动改变厚度,才能使映像准确地投射
到视网膜上。这样,人可以借水晶体形状的改变来调节焦距
,从而可以观察远处和近处的物体。

这是日常生活中常有的视觉状态。例如,从黑暗的屋子
突然来到阳光下时,人的眼前觉得白花花的一片,稍后才能
适应周围的景物,这一由暗到明的视觉过程称为“明适应”
。如果暗房亮着的灯光突然熄灭,眼前会呈现黑黝黝的一片
,过一段时间视觉才能够调整到对这种暗环境的适应上,并
逐渐看清室内物体和轮廓,这是视觉的“暗适应”。视觉的
明暗适应能力在时间上是有较大差别的。通常暗适应的过程
约为5~10 min, s。人眼这种独特的视觉
功能,主要通过类似于照相机光圈的器官——虹膜对瞳孔大
小的控制来调节进入眼球的光量,以适应明暗的变化。光线
弱时,瞳孔扩大;而光线强时,瞳孔则缩小。因而在任何光
亮度下,人们都能较容易地分形辨色彩。

这里有个有趣的故事。法国国旗为红白蓝三色,当初在
设计时,该旗帜的最初色彩搭配方案,为完全符合物理真实
的三条等距色带,可是这种色彩构成的效果,总使人感到三
色间的比例不够统一,即白色显宽,红色居中,蓝色显窄。
后来在有关色彩专家的建议下。把三者面积比例调整为红∶
白∶蓝= 33∶30∶37的搭配关系。这时显示出符合视觉生理
等距离感的特殊色彩效果并给人以庄重神圣的感觉。这说明
光的颜色会使人的眼睛产生形状大小的错觉。
心理性视错
色彩视觉因主要受心理因素——知觉活动的影响而产生
的一种错误的色彩感应现象,称为心理性机带或视差。连续
对比与同时对比都属于心理性视错的范畴。

连续对比指人眼在不同时间段内所观察与感受到的色彩
对比视错现象。从生理学角度讲,物体对视觉的刺激作用突
然停止后,人的视觉感应并非立刻全部消失,该物体的映像
仍然暂时存留,这种现象也称作视觉残像。视觉残像又分为
正残像和负残像两类()。视觉残像形成的原因是眼
睛连续注视的结果,是因为神经兴奋所留下的痕迹而引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