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思维与文明(统计学课程心得).doc

格式:doc   大小:59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思维与文明(统计学课程心得).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7/10/27 文件大小:5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思维与文明(统计学课程心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思维与文明(统计学课程心得)
[思维与文明(统计学课程心得)]统计学的第一节课老师就给了下马威--写一篇心得体会,思维与文明(统计学课程心得)。于是一个晚上敲完了以下的文字。写得比较仓促,有些东西也木有严肃考证,可能有些错误,如果发现了,欢迎大家指正。其中的观点也仅仅是一家之言,欢迎大家讨论。--
思维与文明--从统计学与文科的交汇说开去
这并不是我第一次上统计学课程了。大学时,学校秉持通识教育的理念,强迫所有学生或选修或必修了法律、教育学、心理学、社会调查、电子政务,甚至数学、逻辑学、统计学、MIS设计等课程--尽管我们仅仅是一帮政治学专业的学生,看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密尔、罗尔斯、萨托利、阿伦特等名字觉得无比亲切,但看到回归、方差、内涵逻辑、模态逻辑、模块、流程图就一个头两个大了。曾经也拿着台湾政治学专业的课表反思过我们的专业性到底在哪里?但是自大学毕业三年时间过去了,回看当年,才渐渐体悟到大学课程设计的用心良苦。这些不同学科的交融,不仅仅是增广见闻的途径,仅仅通过一个学期涉猎一个学科,知识的增长显然是有限的。但它们更是对思维的一种训练。认真学****过这些课程,至少思维已不会因高中文理分科的惯性而陷入社会科学研究的人文主义陷阱中。社会科学有其独有的研究方法,如果你是历史、哲学、文学批评研究、艺术史、宗教研究这些人文专业的学生,用人文主义的思维方式做研究应该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对社会科学的学生,尤其是政治学人来说,这样的思维是不上道的,甚至,在我看来,将很难建立适宜取向的政治学学科体系。
听柯老师讲述统计学的统计学statistics的词源源于status,state,最初是对国家的状态作调查研究,它的学科来源包括国势学、政治算数和概率论。--对于政治学与统计学曾有一段如此的交汇有些意外,但细想这也是理所当然。西方社会科学研究,包括政治学研究一直秉承着严肃求知的态度。在苏格拉底的一系列对话中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获得真理?他的对话所讨论的问题的往往没有明确的结论,在这里,获致正确结论的方法比结论本身更重要。之后柏拉图《理想国》中蕴藏的演绎思辨的研究方法,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比较分析也成为社会科学思辨研究与经验研究分野的滥觞。这些学术研究的态度体现了西方人独特的思维。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特殊性到底在哪里?我想,大致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西方人的思维具备清晰的理性。西方人追求概念的清晰性、推理的逻辑性,不容模糊、臆测、自相矛盾、胡蒙乱猜,心得体会《思维与文明(统计学课程心得)》(..)。对比中国人的思维,则呈现相当程度的模糊性,它是一种交感似的思维。卡希尔曾说原始人对事物的认识更多地以来情感的统一而不是以来逻辑的法则。如此看来,中国人的思维更趋于原始人的思维。这种思维进一步演化为宇宙生命一体化的思维,或者说一元主义世界观(李泽厚)。
二是抽象思维与演绎推理的能力。梭罗曾说:有关真理最明晰最美丽的陈述最终必以数学来描述。西方人重数学,这里的数学不同于中国的算术。例如三角形,中国人也知道三角形的三边和三个内角是怎样一种关系,但中国人是拿尺子量出来的,而希腊人是推理出来的。诚如丹皮尔所说演绎逻辑运用逻辑推理,从归纳法所得出的前提演绎出它的推论,才是真正的科学。从经验到推理,是从工匠到科学家的进步。
三是形而上的追求。研究与思考寻根问题,古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