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从影视作品观察分析编导的思维方式
姓名
班级
何为编导?
2017/10/27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2
基本概念
[write and direct]∶编写剧本与执导演戏
[writer and director]∶编剧和导演(编写剧本并亲自导演的人)
编导分类
电视新闻节目编导
生活服务类电视节目编导
电视文艺娱乐节目编导
广播节目编导
动画、影视编导……
何为编导?
专业介绍:影视编导专业是一门与影视有关联的学科。
专业特点
主题的揭示
影视编导必须通过对作品的解读把握主题。对主题解读和把握虽可能有所差异,但它要求相对地具有客观性、准确性。
情节结构的把握
能用最简炼的语言介绍银幕故事;能对全片的情节结构准确把握,了解全片情节的起点、中点和终点,并进行分段和分组镜头的专业表现。
人物和人物关系的分析
分析作品中主次人物及他们的关系;分析主要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把握和分析人物关系发展中的矛盾冲突以及解决的方式,将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体现出来。
视听语言的初步读解
对影像的读解主要包括画面、色彩、灯光、镜头运动方式等;对声音的读解主要包括音乐和音响,台词和对白、旁白等;还有蒙太奇以及表演、细节等的读解与分析等。
综合技能、设备的运用协调
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新颖的观念、扎实的影视、媒体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传统表演技巧。
编导的思维方式&编导的思维方法
编导的思维方式侧重思考习惯;
编导的思维方法侧重编导技巧;
编导的思维方式有异与思维方法。但是一个编导的执导风格又由思维方式与思维方法共同构成,它们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各个编导的思维习惯是不同的,不可能将他们的习惯一一分析或者归类总结。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影视作品分析编导的思维方式。
ET
【原片名】E. T.
【中文名】
【出品年代】2000
【国家】美国
【类别】科幻/冒险/荒诞
【影片长度】1:59:54
【上映日期】1982年6月11日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
【票房收入】
ET
故事梗概
艾尔特是一个孤单的小男孩,他生长在加州的一个单亲家庭,有一天他碰到一个来自外太空的外星人“ET”,这个长相滑稽古怪的外星人不但心地善良,而且聪明睿智。于是艾尔特与ET成了朋友,并决定帮助ET取得故乡星球的联络,协助他逃过科学家和政府单位的追捕,安全地把它送回家。他们就此展开一场连他们都想像不到的冒险之旅
冯小刚作品及其思维方式的分析
导演:冯小刚
主演:陈道明、徐帆
国家:中国
上映日期:1995年1月1日中国
剧情梗概
本片描写了主人公小林在单位和家庭的种种遭遇和心灵轨迹的演变,菜篮子、妻子、孩子、豆腐、保姆、单位中的恩恩怨怨和是是非非,从而反映了大多数中国人在八、九十年代日常生活和生存状态,他们是如何走在世界的东方,完成一天又一天的。
冯小刚的喜剧思维方式
在冯小刚的电影当中有一个貌似无关紧要的现象,绝大部分电影中的角色都是没有工作单位的“个体户”。 个体户这个名字是特定时代产物,是相对于 “单位人”而言的,冯小刚电影当中的这些角色不属于任何一个单位,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自由职业者”。但他们的身上又拥有着很多单位人才拥有的特点,比如说话的方式和思想的状况,无不打着深刻的单位烙印。在《甲方乙方》当中,冯小刚亲自饰演的“好梦一日游”公司的经理,说话作派俨然如同某个国营工厂的车间主任一般。在《大腕》当中,英达饰演的王小柱刚刚还在穿着拖鞋打台球,转眼在接见泰勒的助理南袭的时候,就俨然一副外交部长的派头。《天下无贼》当中,葛优饰演的黎叔是一个盗窃团伙的头目,可这位江湖人物的派头,怎么就那么像一个城府极深的中层领导干部呢?
 个体户的身份、单位人的作派,利用这两者之间的错位关系,冯小刚在他的电影当中创作了无数的笑话。但有一点恐怕我们必须意识到,类似的包袱笑料只在国内的电影市场上可以发挥作用,一旦走出国门,就英雄无用武之地了。这其中的原因恐怕就在于,实际上每一个中国人,不管是有单位的还是没单位的,大都对体制内的生活了如指掌,因而也会对冯小刚电影当中的这些人物的作派熟悉和认可。生活曾经的高度政治化,如同某种必备因子一般流淌在中国人的血管里面,一旦潘多拉盒子被打开,喜剧效果也由此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