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老师除了要准确地把握住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因素,适当地增补一些乡土材料,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历史课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高中历史;爱国主义;思想道德中图分类号::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214-02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广大青少年是教育的重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中去,特别是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爱国主义教育应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去,其中历史教学担负着重要任务,爱国主义教育应是贯穿历史课教学的一条主线,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
高中历史教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历史学科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内容,是历史教学思想教育的主题。由于历史学科具有的生动具体、故事性强的特点,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激发情感,接受思想教育。所以,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条成功的渠道。
,教师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在历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因素。学生的感情往往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在讲解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来再现当时当地的情景。
。历史是过去的东西,它主要靠教师语言的讲述,使学生形成历史表象和概念。因此历史教师的语言应准确、精炼而富于感情和启发性,才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在新课讲授前根据课文的重点难点提出思考题,在课堂上自学课文。对教材有初步理解后,教师再铺开叙述,启发提问,让学生对历史的来龙去脉步步深入理解。
,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通过讲授大量丰富的史料,教育学生在祖国优秀的文化宝库中不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进而体验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及其对整个人类的卓越贡献,同时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确立学生对祖国的自尊、自信、自强的进取心,学习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并使之发扬光大。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都应知道并牢牢记住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历史,不忘国耻。在教学中,循着历史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精神和业绩,特别是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使学生知道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是极好的革命传统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我国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历史大转折和事业大发展。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物资丰富,职工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走向小康。从每个家庭的变化中都可以看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实践证明: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