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烟雾弥漫”禁烟令
今年5月1日,卫生部公布修订后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禁止在餐厅等公共场所吸烟。随后,北京大小餐厅的显眼之处几乎都挂上了一块“禁止吸烟”的牌子。然而,这块红底白字的小牌子究竟有多大效力,又“禁”住了多少餐厅的“烟雾缭绕”?
民间环保组织达尔问自然求知社(以下简称“达尔问”)在11月份发布的《北京部分餐厅室内烟草烟雾污染情况调查报告》也许从某种程度上给出了答案。
不容乐观的报告
今年5月至9月,达尔问以北京51家面向工薪阶层的餐馆为调查对象,包括10家全面禁烟餐厅、16家部分禁烟餐厅和25家不禁止吸烟的餐厅,,监测室内空气质量。
,,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李强博士介绍,,可以实时监测空气中
。在有人吸烟的室内,%。世界上有超过60个国家采用该监测方法测量室内烟草烟雾的污染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这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0微克/立方米的空气质量标准相差了11倍,是禁烟餐厅61微克/立方米的两倍。,其空气污染程度和不禁烟餐厅相差无几。
该报告认为,在没有禁烟规定或部分禁烟的餐厅中,烟草烟雾污染程度非常严重。只有百分之百全面室内无烟环境(即室内所有区域全部禁止吸烟)才能保护公众免受二手烟危害。
不起作用的“隔离”
中国有句老话:“饭后一只烟,赛过活神仙。”在茶余饭后,和朋友高谈阔论之时,要是没有香烟在手,“那就差点劲儿”,有着20年烟龄的房先生说。像房先生这样的“饭后”烟民,为数不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表的《2011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指出,,而餐厅是发生二手烟暴露最为严重的地方,高达
%。也就是说,餐厅是非吸烟者最容易受到二手烟危害的公共环境。
作为二手烟“重灾区”,很多餐厅采取的办法是设立“吸烟区”和“无烟区”,但多项调查报告的结果显示,这项举措的成效有待质疑。
参与调查的达尔问工作人员王秋霞表示,在走访的餐厅中,吸烟区和非吸烟区都不是绝对隔离。特别是很多餐厅都处于中央空调的控制下,两个区域使用的是同一个排风系统,使用通风、空气过滤等装置,并不能有效防止烟草烟雾的危害。
控烟办和首都医科大学的一项实验表明,在一个35平方米、,,;距离测试仪3米,10分钟后,;即使距离6米,16分钟后,这个数值仍旧可以达到300微克/立方米。也就是说,距离的远近并不能减低二手烟的危害。“划分无烟区、通风换气均不能保护非吸烟者免受二手烟及微颗粒物的危害。”李强说。
两难的“无烟区”
尽管区分吸烟区和无烟区并不能解决二手烟的危害,但更令人忧心的是一些餐厅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当看到餐厅有“禁止吸烟”的标识时,房先生会尽量克制,但有时习惯性地点燃香烟时,“几乎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