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争辩基因身份证.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争辩基因身份证.doc

上传人:好好用文档 2017/10/27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争辩基因身份证.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争辩基因身份证

很多最新生物技术都免不了会有伦理学方面的争议,而“撒谎或是不撒谎,准确还是不准确”才是问题的核心。

9月15日,“2007杭州(中国)寻亲大会”在西子湖畔举行。数以万计来自全国各地的寻亲者,抱着渺茫的希望,在会场中面对面接触。这是国内迄今规模最大的一次寻亲大会。然而,人们依然难以期待有很高的成功率。就在今年,中国第一个寻亲基因库开始建立,这也许会为那些人间悲剧提供一种新的结局。

寻亲

2007年4月20日,正在宜兴的家中忙碌筹备5月1日“寻亲大会”时,“寻亲大姐”吕顺芳家中的电话响了。电话来自北京,电话另一端,北京华大方瑞司法物证鉴定中心的赵立见表示:华大方瑞希望为寻亲孤儿们建立一个寻亲基因数据库
。
事后,吕顺芳对笔者说,接到电话时她很高兴,因为她早就知道华大方瑞曾参与了印尼海啸遇难者身份确认,“对他们还是比较信任的”。
5月1日的寻亲大会上,华大方瑞的两位专家――于晓光和赵立随身携带了取样用的物证袋、纱布以及表格。两人为中国的第一个寻亲基因库采集了400多份血样。
在一次寻亲孤儿的小型聚会上,来自北京的寻亲者李冬梅(化名)表示,自己正准备周末有空就去取血,加入寻亲基因库。李女士告诉笔者:自己的记忆是从被领养的那天开始的。50年前,养父母先想好了名字,然后从孤儿院抱养了只有几个月大的她――现在的名字和抱养日期被登记在孤儿院的记录里――那是她今天能找到的唯一资料。
谈到这些经历时,李冬梅的表情十分平静,对她而言,寻亲基因数据库似乎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希望。

卡片

“经过了50年,相貌、胎记、疤痕等表面特征的寻亲结果变得不可靠
。只有DNA这个终生不变的标记是最科学、最准确的方法。”谈起基因寻亲,寻亲基因库主要负责人于晓光这样说。
他说,他们此前一直在考虑“基因身份证”计划。“这种基因身份证,记录了你的某些遗传特征,依靠这些特征,就可以把你和其他人区分开来。虽然平时没有什么作用,但万一发生了重大灾难,它很可能是辨认一个人身份的唯一方法。”
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沃森曾经描述过一种全基因图谱――把一个人的全部的基因信息记录下来,研究这些信息,就可能知道你的高矮肥瘦、易感染什么样的疾病,甚至具有何种性格特征――虽然最后一条常被批评为“基因决定论”。相关报道则通常把这种包含个人遗传信息的全基因组图谱也称作“基因身份证”。
“沃森谈到的包含全部基因信息的身份证虽好,但成本实在太高。”于晓光解释说。2005年,美国一家公司提取了沃森的血液样本,计划为他制作全基因组图谱。那张图谱的预算为
100万美元,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绘就”。
于晓光说:“今天的基因身份证通常只记录有限的十几个位点,但靠这些位点已经足够辨认这个人了。”对这类遗传信息的应用包括:亲子鉴定、各类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排除和认定,以及重大的灾难性事故的个体认定。
虽然技术上毫无问题,但目前的寻亲基因库还没有成功配对的例子。于晓光表示,这是因为“数据库中的数据量太小了”――目前的寻亲基因库中只有500多份基因样本,而“在13亿人口中要找到一个人,数据库中至少要有上万个样本,才能达到初步的效果”。
他说,目前寻亲基因库中的数据如此稀少,一方面是受到资金制约:如果完全免费,鉴定中心负担不起,而800~1500元的检测费用令很多寻亲者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可能是认识问题,“在英国,6%的人已经有了自己的基因资料记录,而在我国,大家显然还没有认识到这类资料的重要性”。

标记

北京华大方瑞司法物证鉴定中心主任室的书架上,大部分都是法医学书籍。于晓光向笔者解释:“亲权鉴定,本来就是发端于犯罪科学的一门学问。”
像指纹一样,每个人的基因组各自不同。
仅利用基因就能准确区分出此人与彼人,那些活跃在犯罪现场的鉴证专家首先注意到了这种方法的益处。很快,他们开始从犯罪现场提取DNA成分,分析结果成为法庭认可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