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地球的结构.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地球的结构.doc

上传人:w8888u 2012/2/1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地球的结构.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 
一、课程标准解读
1、课标内容: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解读要点:本条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说出”和“概括”(要求较低),对于各圈层不要求展开深入了解,而应抓其主要特点及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内容。 
二、教材知识结构 
本节教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地球的内部圈层,二是地球的外部圈层。从编写思路看,这两大圈层都是围绕范围、组成和主要特点三个方面来展开的。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分析概括出地球各部圈层的主要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能借助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说出划分地球内部三个圈层的主要依据和主要界面,并分析说明界面附近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特征。 
2、学会绘制简单的地球圈层示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地球的圈层结构特征,科学地认识地理环境的组成,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念。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地球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五、教具准备 
投影片:《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 
六、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法、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 
七、教学时数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俗话说“上天容易入地难”,我们现在钻探到地球内部最深处只有13千米左右。今天我们即将学习地球的圈层结构和物质组成,熟悉我们人类生成和发展的地理环境。那么科学家是怎样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的呢?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板书) 
1、划分依据:(板书) 
【提问】根据什么划分地球的内部圈层? 
【教师归纳】(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阅读】《认识地球内部结构》 
【分组讨论】①什么是地震波? 
②地震波可分为哪两种?各有什么特征? 
【教师总结】当地震发生时,地下的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强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根据地震波传播的特征,可将地震波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纵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速度较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慢。 
【投影】《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 
【读图分析】引导学生读投影《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分析莫霍面、古登堡面的大致深度以及这个两个界面附近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教师讲述】莫霍面:距离地表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约33千米,海洋部分约6千米,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古登堡面:距离地表约2900千米,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突然消失。 
2、划分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板书) 
3、三大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板书) 
【投影】《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 
【看书、读图分析】引导学生看书,读投影《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分析、归纳地球内部各圈层的主要特征(组成、结构等)。 
【分组活动】将学生按照地壳、地幔和地核分三个组,各组代表分别介绍地壳、地幔和地核的主要特征。 
【教师点拨】1、地壳①厚度: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②组成:地壳由90多种化学元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