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创意经典案例.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创意经典案例.doc

上传人:xwhan305 2015/4/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创意经典案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创意经典案例

人人认为不可能的疯狂想法,成就了比尔盖茨的财富帝国。
    创造新的游戏规则
    在前PC时代,个人电脑的发展主要是以硬件为主,PC机所使用的软件均出自电脑爱好者之手,这些软件的源代码是开放的,属于非商业性的共享资源。
    然而,一个叫比尔盖茨的程序员以知识产权保护的理由将软件商业化,并将他的Basic程序的使用权标了价,这对当时的电脑爱好者来说简直是令人啼笑皆非的疯子行为。
    然而,正是比尔盖茨创立了这一新的游戏规则,促进了软件行业的巨大发展,改变了软件在PC行业中从属于硬件的地位,把软件变成了硬件的核心和灵魂,把两者的地位彻底颠倒了过来。
    盖茨依靠这个自创经典创意遵循行业游戏规则和微软公司多年的努力,制定和掌握着PC机操作平台的技术标准,并同相关企业结成联盟,牢牢把握着客户资源,成为PC时代最大的赢家。
2. IBM何以起死回生
    不创新就死亡
    1)谁来拯救IBM
    1992年年底,78岁高龄的IBM像得了老年痴呆症,一下子陷进亏损50亿美元的泥沼中爬不起来,往日一向威风凛凛的蓝色巨人一下子沦为了没人理睬的乞丐。
    猎头公司在两个月内四处游说,但很难找到一位出色的大企业家来重振IBM的雄风。如通用电气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就拒绝来挽救IBM,太阳公司首席执行官麦克尼里甚至公开嚷道:“最好别叫我去。”
    而一些企业专家拯救IBM的构想又令IBM的董事会无法忍受。如当时苹果公司的总裁斯卡利主张把苹果公司和IBM合而为一,并把IBM大部分的业务卖出去。
    IBM生命垂危的病因就是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的稳固地位,以及长期“成功经验”的束缚而失去了创新能力。
    2)郭士纳临危受命搞改革
    最后,一个名叫郭士纳的哈佛大学毕业的MBA走马上任,成为IBM的新总裁。结果,这个不懂计算机技术的人,却把当初快要死掉的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公司盘活了。
    郭士纳说:“1993年的IBM如果不需要专家,我也不会来,IBM在最困难的时候,最重要的技术如数据库、硬件、软件也还在开发中,但IBM的问题是把自己的能力与客户分开了,我则把两者结合了起来,如果我没有这方面的能力的话,我就不是正确的人选。”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郭士纳在来IBM之前,曾成功地担任纳贝斯科公司的总裁及董事长、美国运通公司总裁。
    郭士纳看到了IBM问题的严重性。于是,郭士纳成功地说服了董事会,他要用5年时间来改造IBM。
    “如果公司的高层没有决心拿出起码是5年的时间来进行改革,那么机构性的重组很难成功。你必须让整个公司准备好为这样的计划拿出数年的时间,而且要明白,难的并不在开始,而是将变革推行下去,直至达到目的。”
    郭士纳说:“公司重组不是简单的机构和资产重组。在进行认真的、有意义的公司重组之前,都必须对你所做的每一件事以及你管理公司的程序进行根本性的评价。IBM必须做这项工作。”
    为此,郭士纳作出以下决策:发挥优势,卖掉劣势,向未来方向进军。这一思想一致延续至今,2005年,IBM把笔记本电脑业务卖给了中国联想集团。
    3)重振蓝色巨人的雄风
    首先,郭士纳加强了服务,在服务方面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