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湘夫人》教学设计
学科
语文
教材名称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题
《湘夫人》
年级
高二
学期
上期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了解屈原的生平,掌握《楚辞》与“楚辞体”。
2、掌握《湘夫人》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家乡常见的斑竹的图片引出湘君和湘夫人的凄美的爱情故事,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2、通过朗读,疏通课文。
3、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作者的情感。
4、合作探究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湘君对爱情不懈的追求精神,揣摩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
教学
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解读文本,了解并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2、难点: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并掌握“描写景物、渲染氛围”的写作技巧。 
教学
思路
针对本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教学要点,组织学生自主查找作者有关资料,并制成作者生平卡片,并对心目中的屈原形象至少用一个词来进行概括。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组织学生自主探究,让他们朗读,质疑,讨论,合作探究。将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与文本结合起来,去感受屈原文学的魅力,更去感受屈原的美好心灵和高尚品质。
主要
教学
方法
语言品读法、质疑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
资源
朗读视频、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预设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第
一
课
时
一、
一、激趣导入:
投影湘妃竹(斑竹)图片,问:你见过这种竹子吗?它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名字,你能说出来吗?你能讲出有关这种竹子的凄美故事吗?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一首诗歌《湘夫人》,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活动一】
根据图片感受凄美的故事。
激发学生的兴趣,为鉴赏作心理准备。
二、
二、常识介绍
1、请你根据《离骚》和平时对屈原的了解,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他。
忠君爱国、忧国忧民、品质高洁、坚持不懈、上下求索、多才多艺、能言善辩、忠贞不渝、九死未悔……
2、楚辞,指楚地的歌辞,由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产于楚地,用楚方言,歌楚之音,记楚之物”。来源: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祝的宗教活动,楚地的乐曲和民歌(《越人歌》)。“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
【活动二】
探究作者的人生历程,对屈原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投影学生搜集整理的图片及文字,教师作补充)
这个过程全部由学生自主地在课外完成,课内仅展示成果。激发了阅读兴趣,便于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
三、
三、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强调字音。
①诗歌涉及到的主要人物形象有几个?抒情主人公是谁?
湘君和湘夫人,抒情主人公是湘君。
②诗歌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湘君和湘夫人的神恋故事,是由一次约会在时间上的误差而引出的悲剧。
③这个故事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幽怨、哀婉。
2、学生朗读。
3、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