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探秘间谍博物馆
这是一个融知识、历史与娱乐为一体的奇特的博物馆,在世界上也十分罕见。
如果你来到美国首都华盛顿访问,要是时间许可,不妨花15美元买张门票去华盛顿“国际间谍博物馆”见识一下。这是一个融知识、历史与娱乐为一体的奇特的博物馆,在世界上也十分罕见。
日前,一个细雨绵绵的下午,记者来到华盛顿间谍博物馆。刚到大门入口处,一番解说词立即吸引了我:“间谍就是偷窃和搜集另一个国家的秘密。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苏都对古巴进行渗透。美国总统需要情报。情报是美苏核战争的来源。今天,华盛顿有着全球最多的间谍,有几百个情报机构在这里活动。”
间谍博物馆门口还有一个仅供眼睛看(FOR YOUR EYE'S ONLY)的广告:“我们的任务是判断他们的间谍艺术,不是他们相信的政治,判断他们的技术,不是他们的效忠。我们的使命是了解他们勇敢的同事和倒下的同志
,去承认他们的足智多谋和想象。我们的目标是穿透他们的伪装和欺骗来了解他们的谋划世界。最成功的间谍是那些至今还没有被发现的无名间谍。”
通过检票准备乘坐电梯上二楼参观时,电梯门外的头顶上悬挂着一尊铜像,他的脖子竟被缆索悬吊在空中。这铜像令我感到发冷,博物馆已被冷战的所谓“胜利者”涂上了一层浓厚的政治色彩。
成为间谍的条件
在这个展馆的图片和历史部分,解说词介绍说:你可以改变历史,但你要知道当间谍的风险和后果,面临被拘捕和被驱逐的风险。最难做到的是每天要进行隐蔽和欺骗,你不能信任任何人。如果你要成为间谍,必须学习间谍文化和艺术,必须谨慎小心,因为你不是唯一的间谍,还有其他许多间谍在行动。间谍必须掌握4门基本技巧:准确观察现场的能力;混杂在群众中;评估风险;镇静自若地对面临的威胁做出迅速反应。只要衡量对照一下,你很快就会发现你是否适合当间谍。
这里还介绍了国际间谍的一些通用“技能”:
一,能否学会观察与分析。间谍和侦探一样,不光取决于你如何看待事物本身,而且要去改变事物。间谍必须对任何可疑的行为保持警惕,比如与别人眼睛接触得到的微妙信号、秘密的情报放置点(DEAD DROP)和电子监视系统。可疑人物包括有人假装坐在公园的板凳上看报纸,两人提着相同的箱子迎面而行,在信箱上做上记号,在车窗的挡风玻璃下面放着一本书,墙角上有一个空烟盒,树林里放置一个黑色的垃圾袋,废弃的易拉罐或人造石头等。这些都可能是间谍留下的可疑行迹。
如果你要成为间谍,你必须避免电视摄像头,避免在自动提款机旁边活动,避免出现在有门卫的地方,不要让游客把照相机镜头对准你,弄不好对方在监视你。如要从事间谍活动,年轻人编造假经历轻而易举。如要进行整容手术,最好是女人变成男人,年轻人变老年人。这些都是实现“隐蔽”的最好工具。美国政府在1944年出版的间谍手册里如此忠告人们:“在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千万不要伪造自己的身份。当你需要伪造真实身份的时候,一定要认为值得。”
二,看你能否识别间谍。电脑屏幕上出现一个美女,旁边的提示说:据报,女间谍唐娜今天下午到皇家旅馆转交情报,你必须把她抓获。接着摄像机镜头对准旅馆大厅,那里人群混杂,搜索半天不见唐娜踪影。你怎么也不会想到,出现在旅馆大厅里的唐娜竟已变成一个弯腰弓背、手持拐杖、满脸胡须的老翁。
三,当间谍是残酷的。总在河边走,难免湿鞋时。间谍也有败露的时候。情报部门的这些人早已做好安排:一是“溜”,二是“死”。美国中情局设计的“直肠工具套件”,全套器具都装在一个药丸大小的胶囊里,可以藏在人身上任何有孔的地方。一旦间谍被抓,想逃命可全指望胶囊里的那些小巧玲珑的特殊工具了。实在逃不了的,最后只能依靠小小的一片“致命药”,它由氰化物或其他剧毒药品制成,据说审讯前服用“效果极好”,立竿见影。
实物背后的故事
在实物展览馆,展示了一些冷战期间的间谍工具,包括开锁技巧、汽车、无人侦察机
、隐形潜艇、打火机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