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逃离钴60
我那天坐在车子上回头看,一条长龙排在我后面,就觉得不可思议,想笑
6月14日那天下午,有人在利民辐照厂上方看见了烟,有人看见了消防车。
杞县人是知道利民辐照厂的。
106国道河南杞县段,满大街都是运蒜的车,都是红色紫色的蒜袋,都是夹着尘土白花花的蒜皮。杞县有两千多年的种蒜传统。
大蒜收获于气温渐高的春夏之间,放久了难免发芽变味,在人们制造出钴60这个东西之前,他们通常都是用低温或者风干的办法来延长大蒜的储藏时间。后来发现了钴,又有了它放射性极强的同位素兄弟钴60,上世纪90年代,杞县就有了这家“利民辐照中心”,大蒜就一车一车地被运进厂里接受辐照。科学术语讲,辐照使蒜鳞瓣芽的细胞分裂受阻,逐渐发育成畸形芽,不能形成正常的茎和根而萎缩,芽体变成褐红色。
到了老百姓的嘴里,这一过程被简化为“用激光照一照
,就不发芽了”。
在2009年夏天之前,没几个人知道钴60是什么东西。不过,“不发芽”提供了一条理解的捷径:既然“激光”可以让大蒜不发芽,那么人要是被照到了呢?
陆续有人把孩子送出杞县,他们这个暑假将在周边县市的亲朋家度过。7月10日,有人在天涯论坛发帖:《开封杞县核泄漏原子弹的替身杞人忧天!真忧天!》,这位“兴趣爱好”是“打抱不平”的发帖者描绘了事发的经过,称“政府封锁消息”,“社会一片恐慌”,“现在科学家已经没有办法了,许多外国的科学家都过来了,可还只是坐以待毙!都没有招了,有些科学家来到后,看到没有办法弄好,都吓得饭都不敢吃当天来当天坐飞机走!生怕核气传到他们身上!”
12日,有天涯网友发现,“怎么好多这两天注册的杞县人”,这些新注册的ID在论坛里“强烈呼吁政府给个说法”。杞县人口105万,是开封第一人口大县。
这一天,开封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根据官方的说法,6月7日2时,利民辐照中心在完成辐照辣椒粉作业后,因被辐照的货物倒塌,造成放射源护源架倾斜,致使放射源未能降入源井内,发生了卡源故障。但放射源仍处在源室内,没有发生任何泄漏,没有对周边环境造成放射性污染,也没有任何人受到辐射伤害。6
月14日15时,源室内辣椒粉因长时间受到辐照积热发生自燃。在采取注水等措施后,引燃物于当日24时得到有效控制。
官方说,之所以之前未通报此事,主要是考虑到故障处于可控范围之内,要避免引起恐慌。
同一天,有人在论坛贴出环保部2008年6月对辐照中心的整改通知,“该辐照装置在安全联锁及放射性污染防治等方面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7月16日,环保部专家组携机器人抵达杞县,当日在酒店大厅进行探查预演,准备次日排查故障。当时已有不少民众围观。越来越多的人相信,17日机器人进场,将是决定性的一天。
远离县城
17日燥热得很,一个小伙子光着膀子去吃冰粥,身上仍是汗如雨下,“可能有40度!”这天上午一切如常,一位出租车司机拉了一单大生意,送人去45公里外的开封――这比2元的起步价在县城里兜圈划算多了,县城里到处都是与他们争食的电动三轮,人家不用每个月上交400多元的管理费。
已经很难还原最早一批民众是何时出发的,杞县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臧振峰后来对媒体说
,“7月17日当天,开始机器人降源处置预案,中午有人发帖,称放射源会引发爆炸,这个消息对群众的心理产生了很坏的影响。”
午饭时分,106国道上的小店女店主看见有人坐在农用车上往北走,三五成群的,她问他们怎么回事,有人冲他笑:“去旅游!”
不过她很快就发觉不对,街上的车流越来越多。
之前的辐射危言,混杂着“爆炸起来比原子弹还厉害”、“连机器人都被熔化了”的升级版本迅速扩散开来。有人给出了最早的“爆炸时间”,就在下午3点,还有人说是下午5点。要跑出去多远才够安全呢?有人说是5里地,立刻被“纠正”为50里,然而很快,到底是50里还是50公里也成了疑问……
无论如何,快速远离县城,远离似乎正在倒计时的辐照厂,是不二的选择。有人听到满大街都是下拉卷闸门的“哗啦”声,“感觉像是世界末日”。
医院、商场、银行仍在营业,可是银行的工作人员也开始着急,不停劝告排队的人龙:“快没现金了,大家去开封郑州取现都一样的!”
一家快餐店,下午没有一个员工来上班,女老板给老家的弟弟打了电话,“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我们在湖北买了保险”
,然后推着车去车站叫卖馒头。大家都在往车站去,可是这个时候是没有人要吃馒头的,车站自己就乱成一锅粥了。
杞县汽车站位于城北一条叫做工业路的大街前面。杞县人庆幸17日的晴热。有一次杞县不咸不淡地下了大半天雨,按照一位出租车司机的说法,这工业路“就成了海啦”。
人和车都在往这里涌,车子多了少不了刮蹭,有人穿行在车水马龙中,捡拾被蹭掉的倒车镜,结果居然捡到了六七面。
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