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沿着对联文化的长河.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沿着对联文化的长河.doc

上传人:好用文档 2017/10/28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沿着对联文化的长河.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沿着对联文化的长河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对联的发展历程中,注入了中华民族太多的挥之不去的情感。写对联、卖对联、贴对联,经常通过国外民俗专家的镜头,印刻在各国人民的心中,他们也通过这座桥梁来欣赏和了解中华民族。日前,本刊记者对话长期从事对联创作和研究的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字书法方向博士生导师徐超先生,听请他畅谈了对联和对联文化。
《走向世界》:您在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对联的?
徐超:始于刚记事的童年,印象最深的是春联。对联按用途分,有春联、婚联、寿联、挽联等;按使用处所分,有门联、楹联、堂联等。它由对仗修辞格演变而成,赖于春联的流行而流行。贴对联的****俗始于唐五代,宋代日渐流行。明代以后,写对联、贴对联成了每年春节最有意义的文化大餐。所以我和千千万万中国孩子一样,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了对联。

《走向世界》:您认为对联文化的精髓在哪儿?
徐超:从内容上说,对联往往体现了人们的理想、信念、情趣,包含着“浓缩”了的民族精神。从形式上说,它音律和谐,有音乐美;辞藻考究,有绘画美;整齐对仗,有建筑美。同时,它又和汉字书写、书法相结合,体现了独特的汉语文化、汉字文化和书法文化。它是极品的诗,又是极品的文;是精致的袖珍品,却浓缩了博大的精神。对联文化的精髓,在于它是用上述特殊形式包装了民族精神,体现了民族智慧和语言之美,从而使它成为中华文化中堪称极品的特色文化。凭着这些,使它足有资格以特殊的身份代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吸引世界。

对联同书法的联姻,更使它独领风骚:自用可以明志,酬赠可以联谊,吟咏可以抒怀,观赏可以广闻;可以美化庙堂大宇、庭院楼阁、山水园林,可以用于婚丧嫁娶、迁居贺寿、开张结业,庆功祝捷、欢度佳节;它能屈能伸,能雅能俗,文人墨客醉心,平民百姓喜欢;它是家家户户的艺术,各行各业的艺术。这种艺术外国有吗?没有。它的“专利”属于中国,因为它是独具特质的汉语言文字的产物,是睿智文化的产物。
《走向世界》:您平时创作了很多对联,请问您创作对联作品,是想对社会起到一种什么样的作用?
徐超:一是想写出自己的理想、情趣和各种心得,并希望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弘扬传统文化;二是想表现汉语的独特之美。如
1994年我为佛教文化书画大展创作的对联是:“佛祖拈花,迦叶会意;达摩面壁,神光传经。”佛祖释迦牟尼和他的大弟子迦叶,以及达摩、慧可(又名神光),是佛教文化中四位重要传人。我创作此联,是想阐述禅宗中诚心传学的方式和精神。2008年我为汶川抗震救灾英雄题联:“九悬生死山河恸,百入火汤日月知。”是赞扬救灾英雄置生死于度外、赴汤蹈火的精神。2008年我应邀为布置北京奥运场馆提供书法作品,写的自撰联是:“饮河逐日,御气行天。”上联借用《山海经》夸父逐日的故事,赞美竞技精神;下联用《庄子?逍遥游》列子乘风飞行达到妙境的典故,赞美竞技水平和境界。此外我还应时写了一些挽联,如2006年启功先生去世,我写挽联以寄哀悼。其一:“哲星遽落,老师已去矣,耳提难忘胡人语;薪火犹传,小子其勉之,手教永存坚净居。”启先生为人谦虚幽默,常说:我是胡人,说话当然也就是“胡说”。“坚净居”是先生斋号。其二:“主业典型,副业典型,须知主业昭副业;先生师范,后生师范,幸有先生导后生。先生说他“主业是教师”,故有上联;下联因先生为师大题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