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科学家博客h指数评价及其相关性分析
[摘要]从博文数、点击量两个方面定义博客类h指数:hb gb、Rb,对科学网总排行前30名科学家博客2007-2009年间数据进行计算,并将其与博文数、点击量、篇均点击量和链接量、网络影响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博客类h指数与博文数、篇均点击量之间分别存在中、高度相关性,认为博客类h指数具有一些新特点,在博客影响力评价方面将是一种有益工具。
[关键词]h指数 hb指数 gb指数 Rb指数博客评价
[分类号]
1 引言
博客已经成为信息交流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截至2008年12月底,,59%的网民会浏览他人博客,作为信息来源。在娱乐界、新闻界,博客已为人熟知,而近年来科学家们也加入博客写作行列,使科学交流更加广泛高效。与此同时,对博客进行科学评价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目前对博客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博客的重要性、影响力、质量等方面。定性评价方面:2005年Anita Cole-man首次提出学术Blog的10大特征;王广新提出教师博客评价的6个原则:个性、可利用性、教育功能、适用性设计、交互性、时效性。在定量评价方面:国外建立网站Blog Influence来评测个人博客的影响力;对Blog重要性的量化分析主要采用三大类方法,即传统链接分析、非传统链接分析和综合分析法。综合评价方面:张?等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博客评估指标体系;朱丽等设计了个人博客影响力评价体系。相对于博客来源的多样性、内容的动态性,现有研究还很不完善,定性评价完全依赖专家的个人经验,且不易在短期内对大量博客进行评估;定量评价指标过于单一,不能判断整个博客的影响力;综合评价系统较复杂,各指标体系不尽相同,不便于操作。
h指数是Hirseh J E教授在2005年提出的一项旨在评价科学家个人绩效的量化指标,定义为引文数大于等于h的h篇论文数。目前,相关改进指标也不断涌现,应用领域也扩展到期刊、机构评价。因单篇博文的被引用情况尚缺少统计机制,而点击量或浏览量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文章被关注的程度,本文借鉴h指数机理,定义博客
h指数,并研究下列问题:①博客h指数排名变化情况;②博客h指数与博客常规统计量、链接量之间的相关性;③博客h指数及其衍生指数之间的相关性。
2 材料与方法
材料
科学网开设科学家博客专区,采用实名制,目标是“构建成最具影响力的全球华人科学大社区”。截至2009年8月10日,有来自生命科学、基础科学等8个领域的3174名华人人主科学网博客。该博客区设有计数系统,对每位博客的博文数、浏览量等进行统计。
方法
博客的选择科学网博客发布三个排行榜,本文以8月10日博客总排行选取前31名,因第26位缺少数据,予以排除,最终选择30个博客作为研究对象。
数据收集方法收集博文数及浏览量时将博客中“所有文章”列表复制到Excel中,取其中标题、发表时间、浏览量。采用
Alta Vista搜索引擎link语法,获得各博客总链接量。收集时间为8月10-11日。
博客h指数及网络影响因子定义及其计算方法因单篇博文浏览量很大,故参照h指数、g指数、R指数等作下列指标定义: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