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古代“官联”拾趣
新官上任,万民拭目:是贪是廉?为愚为贤?古代没有发表施政演说的习惯,但从宋代起就开始在官署衙门撰题对联,以表明自己的官风、心迹、政愿等为官之道。一副对联言简意赅,不但醒目,还可久存,至明代就已多见,到清代则几乎成了各级官衙必行之事。
南宋有个余某,任四川安抚制署使,兼有军政大权。他一到任,就在行署大门自题门楣与对联:
“一柱擎天头势重;十年踏地脚跟牢。”
横批:“靠实功夫”
表明他肩负重任,脚踏实地,以十年为期,治蜀的决心和意志。他还设“招贤馆”接待来访者,但因事务繁忙,常需别人等候,便在门上写下了诙谐亲昵之词:
“老子亦常来侍候;诸公聊复忍斯须。”
清代宁波府郡署有一任太守为表明自己重职守、勤政事、兴群言、慎举措的作风,写对联如下:
“念厥职非轻,休戚与六邑相关:
曰慎,曰清,曰勤敏;
求斯心可问,是非唯群言是度:
不宽,不猛,不因循。”
总的来说,古人的作官道德一般有7项内容。
一曰不贪不贿。
《七修类稿》载明代弘治年间吏部尚书王恕官署门联为:
“任于朝者,以馈送及门为耻;
任于外者,以苟且入都为羞。”
嘉靖年间有位官员称“金钱”为:
“要一文不值一文,难欺吏卒;
宽一分民爱一分,见佑鬼神。”
上联直刺那些爱钻钱眼的贪官污吏;下联则说明官爱民与民爱官的关系。
二曰爱民如子。
清代诗人余小霞任三防主簿时的署联为:
“与百姓有缘,才来斯地;
期寸心无愧,不鄙斯民。”
他为桂林知府写的仪门对联也很有名,让那些想徇私舞弊的人见此,免不了要心寒腿软:
“此是公门,裹足莫干三尺法;
我无私谒,盟心只凛一条冰。”
三曰法严法慎。
清代文学家吕璜遭冤狱15年,昭雪后任知县时题大堂门楣对联:
“我也曾为冤枉痛入心来,
敢糊涂忘了当日?
汝不必逞机谋争个胜去,
看终久害了自家。”
清代张鼎任徐州兵备道,统兼军事、航运、海防大权,他为表明自己官心似水,对联写得很艺术:
“地当黄运之中,水欲治,漕欲通,
千里河流,涓涓都从心上过;
官做军民之主,宽以恩,严以法,
一方士庶,笑啼都到眼前来。”
四曰克己奉公。
清代赵慎珍桂林府衙对联体现了自省、克己:
“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
“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五曰政绩昭然。
清代工部尚书彭元瑞任浙江督学时,为表示要多培养人才,题门联为:
“天地自成文,湖山有美;
国家期得士,桃李无言。”
奉天府丞梁上国,以端正社会风气,选拔才识之士为己任,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