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主讲:高国民
所属部门:思政部(思政系)
Email:llxjl71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导论
四、主要参考书目
五、考试方式与成绩计算
三、课程体系解读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定性问题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定性问题
提出和含义
导论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教社政[2005]5号
1、教社政[2005]
2、《实施方案》
从历史学的角度讲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的角度首先是一门历史科学,也是一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科学。简言之,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门带有历史特点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课。而作为高校现行大学生学习的四门必修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又是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课。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体系解读
一个主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两个任务: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三个选择: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
四个历史进程/四条主线:
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求强求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争取和实现人民民主;向西方寻找真理、选择马克思主义。
上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1840-1919)
为认知两个了解、三个必选作铺垫,阐明怎样铺垫
“三个选择”
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
“两个了解”
国史
国情
上篇是铺垫
1、铺垫的历史逻辑起点——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反帝反封的两大历史任务。
2、铺垫的历史主旋律——救亡图存:肯定各阶级阶层的爱国斗争与探索,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铺垫的历史逻辑结论——阶级局限性:思想武器不行。
4、铺垫的重大辩知——是非曲直: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影响的是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