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第五章 成都市温江区万春精神病医院.doc

格式:doc   大小:41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五章 成都市温江区万春精神病医院.doc

上传人:85872037 2017/11/1 文件大小:4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五章 成都市温江区万春精神病医院.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成都市温江区万春精神病医院
关于地震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
,造成我市都江堰、彭州、崇州等地严重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我区受特大地震波及也有一定损失。根据上级卫生部门的指示,为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地震灾难带来的心理危害,特制定温江区万春精神病医院《加强地震灾害心里危机干预工作预案》。
一、成立地震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
统筹安排辖区内地震灾后心理卫生重建工作及专业技术指导。灾后心理卫生重建工作要纳入医院今后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保证人员、组织、时间、效果的落实。制定具体的心理危机干预及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案,积极有效地开展灾后心理卫生重建工作。
温江区万春精神病医院地震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景敏(温江区万春精神病医院院长)
副组长:郭蓉(温江区万春精神病医院副院长)
成员:邓乾智(温江区万春精神病医院住院部主任)
帅久红(温江区万春精神病医院门诊部主任)
王学国(温江区万春精神病医院执业医师)
二、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
地震灾害涉及的包括幸存者、目击者、救援者、志愿者、后方救援人员、陪伴者和与其相关的人员。他们的心理创伤是持续的,对部分人是长期的。因此在医疗救助的同时,精神卫生问题是重要的救助内容,尽可能减少受治者的心理损害,是心理干预工作的重要环节。
三、一般心理干预
我区现有万春花木交易中心和公平树人学校两个灾民安置点,对这些因受到地震灾害导致家中房屋倒塌,无家可居住的灾民可实行一般心理干预,医院要定期到灾民点上对灾民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危机干预。具体处置原则是:
1、制定心理康复计划。鼓励受治者参与自己的康复治疗及训练,学会适应性的行为及主动寻求和利用社会支援的技能,并对他们给予不间断的支援。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成立社会支援和心理康复的互助团体,促进心理康复。
2、制定科学可行的治疗计划,将可行的医疗方案告知受治者和陪护,取得知情同意,使他们知悉并充分理解即将进行的医疗措施,成为诊疗过程的合作者。
3、由精神科医生进行定期的心理评估,对精神症状和精神疾病早发现,早治疗。
4、及时与安置点医疗救助点建立联络会诊机制,及时培训并提供精神卫生医疗服务。
5、对志愿者和陪伴者进行训练和教育,培训他们对受治者的生活给予实际帮助和陪伴。
6、对集体和公众进行必要的引导,不宜过分关注和打扰受治者的治疗和康复活动及日常生活,注意保护他们的隐私。
7、呼吁社会支持与情感支持,如有可能,尽量安排亲属照顾受灾者。对无亲属照料的,安排专人持续照顾,尊重被照顾者的隐私,避免让受治者反复讲述受灾的经历。
四、常见的精神问题及处置原则
1、急性应激障碍
临床表现:受治者初期多为“茫然”或“麻木”状态,少语少动,目光呆滞,表情茫然,行为退缩,对外界刺激没有适当反映等;偶尔会有片言碎语,令人难以理解;有些受治者则表现为激越、喊叫、过度乱动或情感爆发,甚至出现冲动伤人及毁物行为,并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事后不能回忆灾难事件。这些症状往往在24-48小时后开始减轻,一般不超过一周。如果症状存在时间超过4周,应该考虑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
处理原则:让受治者尽快脱离灾难环境,避免持续的刺激;医务人员在受治者能够接触的情况下,与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进行沟通解释,提供心理支持;在受治者愿意的情况下,可以与其讨论灾难经过,并在讨论过程中逐渐纠正受治者可能存在的对自身感受的消极评价,要告诉受治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面临如此巨大灾难时,不可能做得好。
2、居丧反应。
临床表现:在生理方面会有疲乏、肌肉痛、头痛、恶心等;在情感方面可能会出现愤怒、悲伤、疑心、内疚、绝望和孤独;在认知方面可能会有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效率下降等;在行为方面可能会出现社交退缩、呆滞、易激惹等,并伴有睡眠障碍、经常梦见死去的亲人、食欲改变等表现。这些症状多会在6个月内消失。
处理原则: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与帮助,不要急于人为干预太多。鼓励居丧者建设性地面对和经历居丧过程,用言语表达内心感受及对灾难的回忆。提供有关居丧过程的一般资料,帮助居丧者了解自身的悲哀过程,减轻恐惧。
3、创伤后应激障碍。
临床表现::受治者不由自主地时常出现灾害情景的痛苦回忆,伴有噩梦,在梦中重演灾害的经历;:受治者回避谈论、接触与灾害和伤害相关的情境和事件,如不愿看与灾害相关的影视,不愿看亲人的遗物,感到与外界疏远、隔离,甚至格格不入,部分受治者出现社会退缩行为,如回避个人的现实问题,如学****职业、婚恋和前途等,对未来缺乏思考和规划,听天由命;:环境中突然的小变化可使受治者发生惊跳反应,出现继发紧张、焦虑、失眠等;:木讷、淡漠,与人疏远、不亲切,难以接受或者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