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1
文档名称:

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3PPT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689KB   页数:6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3PPT课件.ppt

上传人:luyinyzhi 2017/11/1 文件大小:68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3PPT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五节态度
第一单元态度形成
一、态度的概念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
态度的特点:
内在性态度是内在的心理倾向
对象性态度总是指向一定目标,具有针对性,没有无目标的态度。
稳定性态度一旦形成就会持续一段时间、不易随便改变。
一、态度的概念
(一)态度的成分
1. 认知成分个体对态度对象的知觉、理解、判断与评价。
2. 情感成分个体在评价基础上对态度对象产生的情感反应或情感体验。
3. 行为倾向成分个体对态度对象以某种方式行动的倾向。
以上三种成分的英语词首分别为C(认知)、A(情感)、B(行为倾向),因而对态度的三成分说有人称其为态度的ABC模式。
一般地说,态度的三种成分是协调一致的。在它们不协调时,情感成分占有重要地位,往往决定行为为倾向。
态度与行为
态度含有行为的倾向性
态度是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但个体具体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还受情境,认知因素,甚至是过去经验与行为的影响.
一、态度的概念
态度与价值观
价值观对态度有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个体对对象赋予价值来实现的.
价值大小决定态度程度强弱.
态度对象的客观价值对态度有重要影响,但对态度起直接决定作用的是个体赋予对象的主观价值.
二、态度的功能(卡茨)
(一)工具性功能个体尽力发展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态度。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态度是社会交换的产物。
(二)自我防御功能个体倾向选择有利于自我防御的态度。这种防御有利于自我形象及自我价值的确立,并能减少焦虑,转移情绪冲动。
(三)价值表现功能自我防御功能强调个体被动保护自我形象与价值,而态度的价值表现功能强调个体主动表现自己。
(四)认知功能个体对情境中的客体通过态度来赋予其意义。个体获得对某种事物的态度,就好像找到一个应付新情境的向导。
四、态度的形成
(二)认同个体自愿接受他人观点、信息或群体规范,使自己与他人一致。在认同阶段,个体受到态度对象的吸引,但已超脱外部控制的奖惩,而主动趋同于对象。在这一阶段情感因素起明显作用,认同依赖于对象对个体的吸引力。
四、态度的形成
(三)内化态度形成的最后阶段。个体真正从内心相信并接受他人观点,使之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个体态度的形成,从依从到认同,再到内化成为稳定性的心理倾向,不易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