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4
文档名称:

焦虑障碍.ppt

格式:ppt   大小:435KB   页数:6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焦虑障碍.ppt

上传人:lily8501 2017/11/2 文件大小:4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焦虑障碍.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焦虑障碍
概述
焦虑障碍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
焦虑障碍是占用医疗资源最多的一种精神障碍
慢性焦虑在内科疾病中最为常见
焦虑产生的机制目前较为清楚
生物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
治疗效果相对较好
焦虑
指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下,患者表现为顾虑重重、紧张恐惧,以致搓手顿足似有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
流行病学
焦虑障碍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 普通人群患病率约为15%, 女性高于男性。
恐惧障碍: 8-10%
GAD: 5%
OCD: 1-3%
惊恐障碍: 1-3%
40%焦虑障碍病人在其一生中有过抑郁发作, 且符合DSM-IV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分类(DSM-IV)
Panic disorder without agoraphobia
Panic disorder with agoraphobia
Agoraphobia without history of panic disorder
Specific phobia
Social phobia
pulsive disorder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cute stress disorder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Anxiety disorder due to a general medical condition
Substance-induced anxiety disorder (refer to substance-related disorders for substance-specific codes)
MD-3)
焦虑症
惊恐障碍
广泛性焦虑症
恐惧症(恐怖症)
场所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社交焦虑症)
特定的恐惧症
强迫症
躯体形式障碍
神经衰弱
其它或待分类的神经症或躯体形式障
焦虑的生物学机制(1)
杏仁核
为应激反应、恐惧、焦虑的主要中介者
毁损动物杏仁核可使恐惧及情绪反应降低, 并使自主神经和神经内分泌等应激的刺激反应降低
直接刺激动物杏仁核能诱发恐惧样行为反应及自主神经兴奋
用立体定向的方法刺激清醒人类被试, 能诱发焦虑症状, 如恐怖、焦虑、人格解体、胸部胃部不适等
接受来自丘脑、皮层的感觉冲动, 与单***类神经核团, 如兰板核、VTA、红核相连
杏仁核还那以下部位联系:
大脑皮层: 认知偏差、恐惧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回避或僵住(escape and freezing,)
侧丘脑下部: 交感兴奋
下丘脑室旁核: 内分泌变化
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 胃肠不适,
nucleus caudalis pontis:易惊
纹状体:运动不安
焦虑的生物学机制(2)
GABA 受体-苯二氮卓受体-***通复合体(GABA receptor-benzodiazepine receptor-chloride plex)
去甲肾上腺素神经核团(蓝斑核及相关脑干核团)Noradrenergic nucleus locus coeruleus and related brain stem nuclei
5-羟色***系统, 特别是红核及其相关区域(Serotoin system, esp. raphe nuclei and their projections)
焦虑障碍发病的心理学机制
精神分析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
认知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
森田神经质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当本我的冲动与超我发生冲突时,自我如果不能运用理性机制来调节它们的冲突以及缓解冲突引起的焦虑,就不得不采用一些心理防御机制来应对,如压抑、投射、反向形成、固着等。
当自我力量不足以抵御或缓解这些焦虑时,就会产生神经症性的冲突。由于本我要寻求表现的本能冲动处于潜意识领域,自我就很难意识到其冲突的真正对象,因此就体验到莫名的恐惧、焦虑。
焦虑被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是神经症最基本的核心症状。当焦虑转换为躯体症状时,则表现为癔病的转换性症状;焦虑被分离出意识时,则表现为癔症的分离性症状;被转向外部世界的对象时,则表现为恐惧症;被隔离开时,则表现为强迫症;如果被直接体验,则表现为焦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