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学化学教学研究与实践作业
化学键教学设计
2013-2014第二学期
2011级化学专业(师范)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学院:教师专业发展学院
指导教师:
目录
第一部分本节课的总体认识 1
第二部分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2
第三部分板书设计 6
第四部分教学流程图 7
第五部分教学反思 9
第六部分参考文献 10
第一部分本节课的总体认识
课题(教科书版本)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键
设计及
授课人
年级
学号
授课时间
2014-5-9
课型
概念原理课
课时
1学时
本节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作用
本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键》,是一节概念原理课,是在学生在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知识后设置的一节概念原理课,对高中即将学习的“化学反应能与热能”和“物质结构”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为以后的化学学面知识逐步向空间转换的一座桥梁。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基础:
在学生的知识基础方面,学生对化学键方面比较陌生,因为化学键是一个微观的概念,虽然每一章每一节都和化学键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同学们却没有真正的接触过。
学生学习本内容的学习障碍点分析:
学生对“化学键”、“离子键”等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对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方面很容易出错,是本节课的主要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并能熟练的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初步掌握共价键的形成,能从化学键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
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
、离子、以及原子团;
;
,学习化学研究的抽象方法和模型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增强抽象思维能力;
,锻炼辩证思维。
教学内容
本课题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键》,内容主要包括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和用电子式方法表示。
其中第一部分主要包括离子键的定义;概念要点:—阴阳离子 —静电作用 —活泼金属(IA IIA)与非金属(VIA VIIA) —阴阳离子接近到某一定距离时,吸引和排斥达到平衡,形成离子键;以及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主要包括共价键的概念介绍;成键的主要原因;以及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第三部分主要讲解离子键与化学键的比较和做本节课的相应习题
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教学重点
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与关键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资源与
教学手段
演示文稿(PPT)
图片、图表、动画视频
教具
教材、黑板、粉笔、多媒体
其他资源
多媒体教室、网络
第二部分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与方法
教师教授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宗旨与意图
导
入
课
题
创
设
情
境
一、
离
子
键
电
子
式
【手段】
提问
【手段】
PPT、实验
【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
【手段】
PPT
【方法】
讲授法
【手段】
PPT
【方法】
讲授法
练习法
?
?
【启发式教学】
介绍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式,根据原子结构式推断氯化钠的形成。
【讲授法】
通过氯化钠形成的粒子,给出离子键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总结概念要点
【讲授法】
讲授电子式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向同学们介绍用电子式表示原子、简单离子、以及原子团,并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和书写要点
【思考回答】
回答教师所提问题
【思考回答】各抒己见,最后老师给出氯化钠的形成就是离子键的形成
【思考】
学生认真思考并作答
【倾听】
【练习】
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氯化镁的形成过程
通过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类比推导能力
学生认真思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