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外国文学史.doc

格式:doc   大小:57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外国文学史.doc

上传人:endfrs 2017/11/8 文件大小:5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外国文学史.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欧洲古典四大名著:荷马史诗、《神曲》、《哈姆雷特》、《浮士德》。
名词解释
“两希”传统:即古希腊—罗马文学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学,它们是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它们在欧洲文学漫长的历史流变过程中呈矛盾冲突与互补融合之势。
英雄史诗:又叫英雄叙事诗是在民间长期口口相传,以歌颂民族英雄为内容的人民文学,是中世纪欧洲文学的重要成就。根据史诗形成的时间和表现内容,可分为早期英雄史诗和后期英雄史诗。
骑士精神:源自于中世纪,构成了西欧民族中的“绅士风度”,主要表现在对于个人身份和荣誉的注重,要求“忠君、护教、行侠”,行为举止要求“文雅知礼”。
骑士文学:是骑士文学的产物,在中世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表现出强烈的世俗倾向。在12、13世纪欧洲骑士文学以法国为中心出现了繁荣。骑士文学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初到17世纪初,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打着恢复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在思想文化领域所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对欧洲乃至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流浪汉小说:产生于16世纪中叶的西班牙,主人公多为流浪汉,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其采用第一人称自述体的形式,以写实手法摹写世态人情,已初具近代小说的规模。无名氏的《小癞子》是第一部也是最优秀的一部流浪汉小说。
大学才子派:“大学才子派”并非是一个统一的文学社团,为莎士比亚的创作铺平了道路。大学才子派作家是16世纪后期在英国出现的一批人文主义剧作家,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学识渊博,在戏剧创作上颇有创新。主要代表作家有:黎里、基德、罗伯特·格林和马洛等。其中以马洛的成就最高。
古典主义:17世纪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政治上拥护王权,颂扬贤明君主;思想上宣扬理性克制个人情欲,坚持唯理主义;艺术上主张以古希腊罗马为典范,讲究艺术规范,要求遵守“三一律”。代表作家有高乃依、拉辛、莫里哀等。
三一律:指戏剧的时间、地点、情节一致,戏剧故事发生的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地点只有一个,情节单一。先由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提出,后被古典主义者视为清规戒律。对戏剧结构严整、清情节集中起到促进作用,但易导致艺术形式的绝对化和程式化。
百科全书派: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因编撰出版《百科全书》而得名。狄德罗任主编,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都是参加者。他们反对传统的思想,反对封建统治和君主专政,反对天主教会;提倡科学技术,宣扬唯物主义思想和自由思想,宣扬政治平等,为新兴资产阶级大造舆论。
浮士德精神:它是指歌德《浮士德》中浮士德形象所体现出的精神特质。即为了人生的真义,为了体察那短暂的至真至美的一瞬,他不惜以鲜血和灵魂作抵押;他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永不满足、不断进取、努力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精神的诗化。
浮士德难题:即怎样使个人欲望的自由发展同社会和个人道德所必需的控制和约束协调一致起来——怎样个人幸福而不出卖个人的灵魂,从哲学上讲,就是康德所探讨的自然欲求与道德律令之间的矛盾。
拜伦式英雄: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他们高傲倔强,既不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时又显得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
艺术对照原则:是雨果在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