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职业安全健康法规简介
一. 我国职业安全健康基本方针和管理体制
1. 基本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基本方针,1987年全国劳动安全监察工作会议确立,成为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基本指导原则,及其它职业安全健康法规的立法准则。
2. 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管理体制
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是目前我国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管理体制.
A. 企业负责
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必须对本企业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负全面责任,企业法人为企业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在管生产的同时必须搞好安全健康工作。
根据国家相关安全法规,企业应设置安全机构和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为劳动者提供符合要求的工作场所及劳动保护设施。
B. 行业管理
根据国家相关法规要求,行业主管部门对本行业安全健康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检查, 同时对行业内的伤亡事故情况进行统计, 并制定事故预防对策。
一些特殊行业在某种程度上还将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行使监督权,如煤炭行业。
C. 国家监察
职业安全健康监察部门(一般为劳动安全监察局或安全生产局)对企业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和执行职业安全健康法规的情况进行检查,并对违章情况下达限期整改通知。
必要时,职业安全健康监察部门可提请当地人民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关闭企业。
D. 群众监督
企业工会、社会团体、新闻媒体对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起监督作用。
工会监督是群众监督体现的主要方面。其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进行监督。
二. 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相关专项法律法规为主体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体系。法规体系下图:
法规体系图示
宪法
刑法
职业安全健康基本法
职业安全健康专项法
职业安全健康相关法
国际公约
地方职业安全健康法
职业安全健康行政法规
职业安全健康规章
职业安全健康标准
部门法规
地方规章
A. 宪法
第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如第43条“……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等等。这些规定是我国职业安全健康立法的法律依据和指导原则。
刑法
主要针对违反各项职业安全健康法规,情节严重者的刑事责任作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