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暑的急救与护理
左辉辉
指导老师:姚裴蓓
主要内容
中暑的定义
中暑原因及发生条件
临床表现与分类
中暑的急救
治疗与护理
★
★
一中暑的定义
中暑---中暑是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高湿)环境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中枢出现功能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导致循环系统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是热平衡机能紊乱而发生的一种急症。
二中暑原因及发生条件
露天作业阳光直接暴晒
不良气象条件(高温、湿度)
劳动强度大
致病因素作息制度不合理
个体健康状况差
适应性差
环境
产热增加,散热不足
发生条件
相对湿度85%,气温30-31℃
相对湿度50%,气温38℃
相对湿度30%,气温40℃
三临床表现与分类
(一)、先兆中暑:
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
时间后,出现大汗、口渴、
头昏、耳鸣、胸闷、心悸、
恶心、全身疲乏、四肢
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
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
(二)、轻度中暑:
除上述先兆中暑的症状外,还出现以下症状:
①体温在38℃以上,出现面色潮红、皮肤灼热
等现象。
②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四肢湿冷、面色
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如及时
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三)、重度中暑
热衰竭:这种中暑常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由于大量出汗发生水及盐类丢失引起血容量不足。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降低,呼吸快而浅,意识模糊,℃左右
热痉挛:大量出汗后只饮入大量的水,而未补充食盐,血钠及氯降低,血钾亦可降低。患者口渴,尿少。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最为显著。常呈对称性,阵发性肌痉挛,伴有收缩痛。患者意识清楚,体温一般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