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章计算器语法与模型
一、复数部分
、计算中的复数形式
5800P计算器只能对直角坐标与极坐标表示的复数进行计算,其数学表示形式分别如下:
Z=X+Yi
要求r>0
在计算器中的表示格式为:
a+bi
a为复数的实部(测量系中的X坐标),b为复数的虚部(测量系中的Y坐标)。
例:A点坐标为X=,Y=。计算器中以复数表现形式为:
+
+->SHIFT->RCL->B
这样A点的坐标数据就储存进单元B了。
提取坐标可用FUNCTION->2->ReP(->B就可提取出X坐标,用FUNCTION->2->ImP(->B就可提取出Y坐标。
、测量的使用
测量中使用复数形式主要是用于反算边长、方位角。具体应用是分别将两点的坐标数据存入相应单元中。如有A、C两点,其坐标A点同上,C点X=,Y=。
(1)、计算边长
Abs(A-C
Abs((+)-(+) =
(1)、计算方位角
Arg(A-C
Arg((+)-(+) =50°22′"
计算出的角度为负时加上360度即可。格式中两点坐标的输入顺序与采用Pol(一样,即后视点(计算点)在前,测站点在后。
、程序中输入与调出复数
(1)、利用List X、List Y统计串列计算(SD/REG)
可以利用计算器中的统计计算进行复数的计算,SD模式用于单变量计算(X),REG模式用于双变量计算(X,Y)。而REG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在坐标的计算中。MODE->3就进入SD模式,MODE->4就进入REG模式,在其中输入(存入)相应的数据,然后在相应的程序中调取该值。最多可以输入199个数据,输入的数据直到删除与使用复位计算器时才会丢失数据。在SD模式下,虽然只显示X值,但计算器内部会对X值提供一个Y值,只不过始终为0而已。
插入行,在SD或REG模式下将光标移到要插入行的位置,按FUNCTION->5->1->1就可以在光标所处的行的上面行插入新行了。需要删除输入的数据时,在SD或REG模式下
按FUNCTION->5->1->2再“确认”就可删除统计储存器中的数据。需要查看统计储存器中的数据目录(个数)是利用“n”,按FUNCTION->7->2->1->EXE就可以看到个数了。
在程序中调用统计储存器中的数据时,是利用List调用的。具体格式如下:
List X[A]+Y[A]i->C
式中A是点号,C是任意储存单元。具体示例详见“程序部分”->“极程序放样”
(2)、利用统计计算(SD/REG)
1、以X+Yi形式输入坐标的复数并存入相应的单元后,就可以使用复数运算命令提取单元中的复数了。例(坐标换算的尺度比例计算)
旧坐标
+->SHIFT->RCL->A
+->SHIFT->RCL->B
新坐标
+->SHIFT->RCL->C
+->SHIFT->RCL->D
新旧坐标边长(尺度)比例计算(复数显示):(C-D)÷(A-B)=
-×10-3i
。
新旧坐标角差计算:Arg(C-D)÷(A-B)=-0°20""
2、以γ∠θ形式计算。以坐标换算为例:
坐标重合点A
旧坐标
->SHIFT->RCL->A
->SHIFT->RCL->B
A+Bi->E
新坐标值均为零,就不必另行输值,新旧坐标方位角差值69°56"23"->W。
要求计算施工坐标X=27,Y=。
计算赋值:27->U,->V。U+Vi->F
则点B的测量坐标为:E+1∠FW->C=
+
使用FUNCTION->2->ReP(->(X值)
使用FUNCTION->2->ImP(->(Y值)
第二章程序部分
工程测量
、极坐标放样(复数编程)
程序执行条件
※已知条件
N:执行程序选择
N=0至输入测站和后视程序点号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