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构造柱圈梁设置要求.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构造柱圈梁设置要求.docx

上传人:C小yi 2023/6/2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构造柱圈梁设置要求.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构造柱圈梁设置要求 】是由【C小yi】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构造柱圈梁设置要求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2—构造柱圈梁设置要求构造柱及圈梁设置要求墙长大于5米时,墙顶与梁(板)宜有钢筋拉接(98ZG003中同时说明----当顶部拉结施工有困难时,可在砌体填充墙中设置构造柱,间距<=5米);当墙长大于层高2倍时,宜设构造柱;墙高明过4米时,,在砌体构造模范中还有以下几种处境需设构造柱:1、墙体转角;2、砌体丁字接关处;3、通窗或者连窗的两侧;一、圈梁圈梁是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片面或全部内墙设置的水平、连续、封闭的梁。,承受墙体中由于地基不平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弯曲应力,在确定程度上防止和减轻墙体裂缝的展现,防止纵墙外闪倒塌。,圈梁和构造柱连接形成纵向和横向构造框架,加强纵、横墙的联系,限制墙体尤其是外纵墙山墙在平面外的变形,提高砌体布局的抗压和抗剪强度,抗争震撼荷载和传递水平荷载。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3—,可减小墙、柱的压屈长度,提高墙、柱的稳定性,巩固建筑物的水平刚度。,提高墙、柱的抗震才能和承载力。。: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均设。:地震裂度为6、7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设置,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15m,构造柱对应部位;8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屋盖处沿全体横墙,且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构造柱对应部位;9度地区,屋盖及每层楼盖处,各层全体横墙。:砖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5~8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砌块机料石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4~5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5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对有吊车或较大震撼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除在檐口和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尚应增加设置数量。,应在根基和顶层各设置一道圈梁,其它各层可隔层或每层设置。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3—。,并尽可能的形成封闭圈,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一致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截面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米。,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稳当连接。,当墙厚大于等于240毫米时,圈梁的宽度不易小于2/3墙厚;圈梁高度应为砌体厚度的倍数,并不小于120毫米;设置在薄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平匀土质上的根基内的圈梁,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毫米。,钢筋级别一般为1级钢,混凝土养护层厚度为20毫米,并不得小于15毫米,也不宜大于25毫米。,均应穿过走廊拉通,并隔确定距离(七度时:15米;八度时:11米;九度时:7米)将穿过走廊片面的圈梁局部加强,其最小高度一般不小于300毫米。,,下载可任意编辑—5—%~30%左右,提高幅度与砌体高宽比、竖向压力和开洞处境有关。,形成空间构造框架体系,使其有较高的变形才能。当墙体开裂以后,以其塑性变形和滑移、摩擦来耗散地震能量,它在限制破碎墙体散落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由于摩擦,墙体能够承受竖向压力和确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保证了房屋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不至倒塌。,连接构造对比薄弱和易于应力集中的部位。(详见下表)注: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的多层砖房,应按房屋层数增加一层后,根据下表要求设置构造柱,且单面走廊两侧的纵墙应按外墙处理;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按下表设置构造柱。,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的纵筋上下贯串。隔层设置圈梁的房屋,应在无圈梁的楼层设置配筋砖带。仅在外墙四角设置构造柱时,在外墙上应伸过一个开间,其它处境应在外纵墙和相应横墙上拉通,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四皮砖,砂浆强度不应低于M5级。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5—,并应沿墙高每隔500毫米,设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小于1米或伸至洞口边。×180毫米,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尺寸,施工时应先砌墙后浇柱,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钢筋级别一般为1级钢,混凝土养护层厚度为20毫米,并不得小于15毫米,也不宜大于25毫米。纵向钢筋应采用4φ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7度时超过6层,8度时超过5层,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圈梁和构造柱的交接处,圈梁钢筋应放在构造柱钢筋的内侧,即把构造柱当作圈梁的支座,这样对布局有利。,但应伸入地下500毫米,宜在柱根设置120毫米厚的混凝土座,将柱的竖向钢筋锚固在该座内,这样有利于抗震,便当施工。当有根基圈梁时,可将构造柱竖向钢筋锚固在低于室外地面下50毫米的根基圈梁内。若遇根基圈梁高于室外地面(室内、外高差较大),仍应将构造柱伸入室外地面下500毫米,在柱根设置120毫米厚的混凝土座。当墙体附有管沟时,构造柱埋置深度应大于沟的深度。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6—,对于边柱、角柱不宜少于4φ14。七度时超过6层,。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也不宜小于16mm。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应在根基梁和楼层圈梁中锚固,并应符合受拉钢筋的锚固要求。,间距不宜大于250mm,柱上、下端大于等于h/6(h为层高)及大于等于450mm范围内箍筋间距加密至100mm。结语:根据现行模范的规定,分别对砖砌体房屋圈梁和构造柱的作用、设置和配筋、做法、连接等举行了简述。在总结国内外历次地震苦难以及广泛深入的科研根基之上,我国在砌体布局抗震设计领域已取得了显著进步,获得了名贵的设计阅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