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卡文迪什发展战略调整的成败得失.doc

格式:doc   大小:5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卡文迪什发展战略调整的成败得失.doc

上传人:pppccc8 2017/11/11 文件大小:5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卡文迪什发展战略调整的成败得失.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卡文迪什发展战略调整的成败得失
论文摘要:卡文迪什实验室历史上出现几次大型发展战略调整,汤姆逊的战略调整使卡文迪什从系级实验室走到世界原子物理学中心的地位,布拉格采取非核物理和多方向发展的战略调整,取得丰硕的成果。莫特的战略调整出现失误,导致卡文迪什由盛而衰并进入低谷期。
关键词:卡文迪什,战略调整,失误
卡文迪什实验室成立于1871年,在近现代科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诺贝尔奖的获奖大户,现代物理学革命的主力军之一。卡文迪什实验室迄今为止共获得25个诺贝尔奖,另有四人获得诺贝尔奖与该室密切相关。前后共产生3个勋爵,4个皇家学会主席,6个大英科学促进会主席,23个爵士,为世界各地培养了数以千百计的著名物理学家,至今闻名遐迩。它的发展史上有数次重大的发展战略调整,大多非常成功,使卡文迪什实验室从剑桥大学一个系级实验室,很快跃升为领导现代科学革命的主力军之一。笔者就其中最大的三次战略调整做一分析与研究,以期得出有益的启示。
一、J•J汤姆逊的战略调整使卡文迪什走向世界
卡文迪什实验室第一任教授是麦克斯韦(J•C•Maxson,1856-1940)出任第三任教授,时年28岁。这引起剑桥大学的震动。他一共担任卡文迪什教授长达35年,历任7届,为该室历史上目前为止任期最长的教授。如果算上他1919年去职后一直兼任该室无薪教授直至去世的1940年,那么他一共做了56年卡文迪什教授。
一个实验室要想取得成功,获得很多科研成果,单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作为科研组织的负责人,必须有战略眼光,做出正确的战略调整决策。汤姆逊上任伊始,就希望把卡文迪什实验室带向世界,为此他采取了多项措施。第一,加强实验室的力量,提高自身科研管理能力。他刚一上任,就在处理两位实验资深人员关系上显示了高超的领导和创造性才能。这两位原本是他的老师,因竞选卡文迪什教授失败而情绪低落,如果离开,动手能力差的汤姆逊将难以开展工作。他巧妙地建议剑桥大学提升他们的职位,而这二人工资关系不变。在他任期的前十年,逐渐完成了作为一个学派领袖所必需拥有的学术成就和声望。
汤姆逊采取第二项重要措施是改革学位制度,吸收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剑桥大学的自然科学优等生制度不利于选拔更多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它不能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而德国等欧洲大陆国家却较早设立了博士学位制,比英国的优等生制度更具有吸引力。汤姆逊积极建议改革,通过
“1895年章程”,学生学习两年课程,考试合格后,提交一篇有原创性的论文,获得通过,即可获得硕士学位。几年后又用哲学博士取代了硕士学位制。这次改革使卡文迪什实验室吸引到一大批优秀学生,包括汤森德(Townsend 1868-1957)里查森(Richandson1879-1959)、威尔逊(C•T•R•Wilson1869-1959)、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1871-1937)等人。卡文迪什已不是一两个人的事业,而是一大批著名物理学家共事的集体。“卡文迪什实验室的成功经验表明,只有当高层次人才的集中程度达到一定的’临界点’,形成一个整体层次和水平较高的人才高原,才能不断地孕育出和支撑起名家大师并形成群英荟萃、百花争艳的杰出人才群体;只有在一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水平队伍中才能不断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