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城市发展战略下新城的发展定位选择.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城市发展战略下新城的发展定位选择.doc

上传人:xcweywk961 2015/4/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城市发展战略下新城的发展定位选择.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城市发展战略下新城的发展定位选择
摘要:经过多年的跨越式发展后,广州提出了“中调”战略,希望通过在中心城区培育多中心的服务体系,实现宜居城市发展目标。白云新城属于广州北部城区的中心组团,以广州构建多中心城市体系和宜居城市为依据,确定了广州北部的商业服务中心,云山西麓的宜居新城的总体定位。以此为基础,并借鉴国内外大城市新城发展的经验,明确了商务办公、商业、文化等功能,形成了“一带、两轴、五片区”的功能结构。
关键词:中调战略多中心城市发展定位功能选择
“中调”战略与白云新城的地位
广州“中调”战略的提出,源于对城市跨越式发展模式的反思。1990年代后期以来,广州通过大尺度的产业外迁以及行政区划调整,极大促进了外围区域的城市用地生长,形成了若干新兴城区,但由于空间跨度过大,这些城区实际承担的是卫星城或新城的职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多中心体系。政府通过产业外拓拉动城市外围空间增长,居住空间则在市场作用下围绕城市建成区周边“摊大饼”式蔓延,从而形成产业外拓与居住蔓延的双轨拓展模式,加剧了居住就业的分离。基于这样的背景,广州提出“中调”战略,将焦点重新拉回主城区,希望培育多中心的服务体系,形成多个反磁力节点,并改善当前职住不平衡的现状,实现真正的“宜居城市”目标。

城市多中心服务体系的构建受若干要素的约束,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第一是空间距离。城市多中心服务体系一般指主城区范围内由城市主中心和若干城市服务中心构成的服务系统。一般而言,城市中心服务功能与基础设施支持的主城区范围半径约为10公里,服务中心则位于距城市中心10公里范围内的城市边缘高可达性地区。主城区范围以外的服务功能集聚区属于区域次级中心或新城范畴,不属于城市服务中心。
第二是发展规模。城市服务中心作为主城区内部的中心体系构成部分,其发展规模一般不大,约为2-5km2左右。外围次级中心或新城建设规模较城市副中心而言要大,一般在20km2以上。如东京多摩新城规划面积30km2。
第三是目标取向。城市服务中心追求的不是城市中心的微缩效应,而是与主中心之间的互补效应。城市服务中心需要形成特色鲜明且具全市意义的主导服务功能。外围次级中心或新城虽然也可能具有较为明确的职能,如产业新城、居住新城等,但其内部一般需要形成较为完善齐全的功能配置,在主城区之外进行相对较为独立的发展。
构建由“城市中心-服务中心-次中心-中心镇”组成的多中心服务体系是广州“中调”战略的重要途径,白云新城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服务中心,因而,其对广州“中调”战略有重要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1)是广州建设首善之区的实施节点;
(2)属于近城型副中心,有利于完善广州多中心发展格局,建立网络化的服务功能体系;
(3)创造新的第三产业集群,缓解旧城边缘的居住蔓延问题,截留城市边缘人口;
(4)完善广州北部的城市功能。

通过构建多中心服务体系建设宜居城市是广州“中调”战略的目标,因而白云新城的发展定位要以此为依据。在广州未来整体的多中心发展态势下,白云新城因其位于城市中心边缘的区位和合适的用地规模,非常适合发展成为广州中心城区多中心网络化的服务体系中的重要节点,承担商业、商务以及公共服务职能,以片区级商业服务为主。因此,在广州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