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文档名称:

第三章 中国分民族的民俗.doc

格式:doc   页数:3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三章 中国分民族的民俗.doc

上传人:静雨蓝梦 2015/4/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三章 中国分民族的民俗.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三章中国部分民族的民俗
教学时数:20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以下各民族的主要特点,具体包括人口状况、分布状况、民居饮食、服饰习俗、婚丧节庆宗教信仰、禁忌等;对有特色的风俗习惯需牢固掌握。
本章难点:各民族的禁忌各民族服饰及其涵义
第一节汉族、壮族
汉族
一、概况
汉族作为中原王朝的主体民族,其民俗与中原王朝的典章制度具有一致性。两千多年来,一脉相承的典章制度始终促成并以法律的效应约束着汉族的民俗。
汉族的民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汉民族风俗受少数民族影响较大
2、汉族风俗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
3、汉族风俗还有着受外国文化影响的特点。
二、民俗风情
(一)服饰
汉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内涵极为丰富。原始社会,“不织不衣”、“衣其羽皮”、“衣皮革”夏商周时期,衣服不仅用于穿着,而且有了以衣物显示尊贵卑贱的区别。秦汉以后,汉族衣裳的面料、形制、颜色不断更新变化。一方面注重实用,一方面重视美观。在配饰方面,原始社会时期,汉族先民就以贝、骨、石做成各种饰物。春秋以后,饰物一玉、金、银等为主。通常妇女重视头饰、耳饰和手饰,男子重视腰饰。百官和命妇的饰物有严格的规定,而百姓的饰物则比较简单。20世纪以来,汉族的服饰变化较大。
(二)饮食
1、主食。北方以粟、小麦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皆以麦、豆类、高梁等五谷杂粮为辅。
2、副食。烹饪方法有羹、炙、煎、熬、蒸、炸、烩等,主要调味品有盐、酱、醋、豉、曲、糖、蜜、姜、葱、桂皮、花椒等。汉族饮食不仅注重营养价值,而且注重味香。
3、酒。汉族的酒起初是用粮食酿造的,主要有白酒、黄酒两大类。4、茶。至少在春秋时期茶已成为汉族的饮料。唐宋时期,茶逐渐成为汉族的常用饮料。汉族在制茶、饮茶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渐形成了中国独有的茶文化。在制茶上,由不同的加工方法而形成了花茶、绿茶、红茶、黑茶四大类,还有砖茶、坨茶等。按茶的用料部位、采茶的季节以及不同的加工方法等,又形成龙井、乌龙、毛尖、珍珠、普洱、铁观音、明前绿等众多品种。
(三)居住
(四)婚姻
古代汉族的婚姻受儒家礼教的严重制约,婚姻的主动权掌握在父母手中,青年男女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婚姻的禁忌主要有“同姓不婚”。婚礼程序为: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初婚六项,一直沿袭至清朝不变。婚后对妇女有严格的限制,从战国以来就有“七弃”,即无子、淫佚、不肖、多言、盗窃、嫉妒、恶疾等,夫可弃妻。妇女视守寡为贞洁,这些情况至新中国成立后才得到根本改变。
(五)家庭
汉族家庭一夫一妻制小家庭为主。在家庭中,父亲地位最高。男主外,女主内,形成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传宗接代被视为大事。
(六)姓氏
姓氏是标志人们宗族系统的符号,也是识别不同人们血缘关系的标志。汉族姓氏较多,《百家姓》收录了438种姓,实际上可达6000个以上,但最常见的有二三百个。名字的类别有乳名、字、号等。
(七)节日
(八)丧葬
(九)祭祀
汉族祭祀主要有民间和宫廷祭祀两大类。
宫廷祭祀对场所、时间、神位、祭器、祭品都有严格的规定;民间祭祀分为祭祖和祭神两大部分。
注:
中国白酒的香型
我国白酒的香型,目前被国家承认的只有5种:即酱香、浓香、清香、米香和其他香型。
白酒的香型主要取决于生产工艺、发酵、设备等条件。也就是说用什么样的生产工艺、发酵方法和什么样的设备,就能生产什么样香型的酒。如:酱香型白酒是采用超高温制曲、凉堂、堆积、清蒸、回沙等酿造工艺,石窖或泥窖发酵;浓香型白酒是采用混蒸续渣工艺,陈年老窖或人工老窖发酵;清香型白酒是采用清蒸清渣工艺和地缸发酵;米香型白酒是采取浓、酱两种香型酒的某些特殊工艺酿造而成;其他香型的酒如西凤、董酒、景芝白干等,其生产工艺也各有千秋。
酱香型白酒:亦称茅香型,以茅台酒为代表,属大曲酒类。其酱香突出,幽雅细致,酒体醇厚,回味悠长,清澈透明,色泽微黄。以酱香为主,略有焦香(但不能出头),香味细腻、复杂、柔顺。含泸(泸香)不突出,酯香柔雅协调,先酯后酱,酱香悠长,杯中香气经久不变,空杯留香经久不散(茅台酒有“扣杯隔日香”的说法),味大于香,苦度适中,酒度低而不变。
浓香型白酒:亦称泸香型、五粮液香型,以泸州老窖特曲及五粮液为代表,属大曲酒类。其特点可用六个字、五句话来概括:六个字是香、醇、浓、绵、甜、净;五句话是窖香浓郁,清冽甘爽,绵柔醇厚,香味协调,尾净余长。浓香型白酒的种类是丰富多采的,有的是柔香,有的是暴香,有的是落口团,有的是落口散,但其共性是:香要浓郁,入口要绵并要甜(有“无甜不成泸”的说法),进口、落口后味都应甜(不应是糖的甜),不应出现明显的苦味。浓香型酒的主体香气成分是窖香(乙酸乙酯),并有糟香或老白干香(乳酸乙酯),以及微量泥香(丁乙酸等)。窖香和糟香要谐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