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本章重点
1.《诗经》的定名、编集、分类、流传等基本知识;
2.《诗经》的思想内容与现实精神;
3.《诗经》的艺术特点,尤其是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对后世诗词影响深远,要准确把握其含义及不同的艺术效果。
一、诗经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305篇诗歌。初称“诗”或“诗三百”,到汉代被奉为经典称《诗经》。
(1)《诗经》的编集
采诗(国风、小雅部分)
献诗(颂、雅大部分)
一、概述
诗经
(2)《诗经》的思想内容
a、反映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反抗精神。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豳风·七月》等。
b、反映兵役和徭役生活。如: 《小雅·采薇》等。
d、表现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如:《无衣》等。
c、反映爱情和婚姻问题。如:《静女》《关雎》《蒹葭》《桃夭》《氓》等。
《诗经》从各个方面真实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a、根据乐调分
(体制)
风雅颂
160篇,十五国风,地方民歌。
105篇,宫廷正乐,用于典礼。
40篇,宗庙祭祀的乐歌。
b、艺术表现手法
赋比兴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以彼物比此物。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4)《诗经》的语言形式
四言为主,重章叠句。
(3)《诗经》
的“六义”
《氓》
《硕鼠》
《伐檀》
四家诗
名称
传者
国别
今古文
流传情况
齐诗
辕固生
齐
今文
亡于三国
鲁诗
申培
鲁
今文
亡于西晋
韩诗
韩婴
燕
今文
亡于北宋
毛诗
毛亨
鲁
古文
流传至今
毛苌
赵
(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即“铺叙”,是通过客观事物的直接描绘与叙述以表达主观思想感情的一种方法。
比,即“比喻”,是借客观景物作比况,使要说明的事理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具体形象。
兴,即“起兴”或“发端”,是用眼前景物为比喻和象征,把它作为诗的开头,然后引出要歌咏的本事。
《诗经》的艺术成就
(三)精炼生动的语言 劳动人民的语言最为丰富、生动,他们的歌谣在流传过程中,又不断地经过加工和提炼,所以表现在诗歌中的语言也极为精炼而又丰富多彩。据有人统计,《诗经》中仅表示手的不同动作的动词,就有采、掇、拔、折等五十多个。各种动词、形容词,也异常丰富。 此外,双声叠韵连绵词的巧妙运用,对形声、状物与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也发挥了枳极的作用。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皎日、嘒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这是对《诗经》语言精炼、生动而又丰富特点的较为中肯的概括与说明。
《诗经》的艺术成就
(四)重章迭唱与和谐的音韵
重章迭唱的形式,也有人称它为复沓体。它是指由若干章(节)组成的一首诗,每章字句基本相同,只对应地更换少数关键性的词语,反复咏唱。
运用这种回环咏唱的方法,可以加强抒情的效果,可以表示事物进展的程序,也可以逐步深化主题思想,同时也便于传诵和记忆。《诗经》民歌中这一篇章结构上的特点,形成了它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诗经》中大部分诗歌,就具有显明的韵脚和有规律节奏组成和谐音韵这一特点。因为有了这个特点,不仅便于吟咏朗诵和记忆,而且对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都有很大的帮助。
《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的思想与艺术不仅为我国诗歌开创了一条现实主义的发展道路,也为诗歌创作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艺术表现手法。因此,后代诗歌的发展和创新,都与这个光辉起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汉代的乐府民歌以及汉代以后的民间歌谣,直接继承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与艺术表现手法,写出许多优秀的诗歌。
历代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如屈原、杜甫、李白、白居易等人,他们批判现实的精神,抨击黑暗政治与关心人民疾苦的优秀诗篇,从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到表现手法与语言技巧等方面,都与学习《诗经》继承其优良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仅如此,一些进步作家还把这个优良传统作为批判形式主义诗风的有力武器。
由此可知,《诗经》对后世诗歌发展的影响是极其巨大而深远的。这些积极的影响,主要来自“国风”和“二雅”中的部分优秀诗歌。
《诗经》的艺术成就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