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智者”的玩世不恭.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智者”的玩世不恭.doc

上传人:好好用的文档 2017/11/13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智者”的玩世不恭.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智者”的玩世不恭
如果没有巨大的悲情和沮丧,论坛上有些听众又怎会拿着麦克风不放?他看到的问题很多,而且一条串一条,他的无力感如此深重,乃至于他要***地宣告“说什么都没用”。

人民对政治的漠不关心,对政治人物的高度怀疑,通常都被认为是民主政治的致命伤。假如人人都觉得公共事务与己无关,都认为台面上的政治人物只会说谎,谁做都一样,从而导致投票率长年偏低,那么公民的参政权又该从何谈起呢?
这种政治冷感正是许多学者反省代议民主政治的起点,他们通常会把它形容为犬儒主义的表现。
过去两年,我在内地参加过的论坛、演讲和沙龙起码过百场,几乎每一次我都会碰到一些有备而来的听众,借着提问的时间发表一场迷你演说――他们的目的不是发问,他们所说的话也可能与活动主旨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他们的神态激昂,言论铿锵,一股气势喷薄而出。
尽管主持人有时候会要求他们长话短说直达重点,尽管其他听众有时会不客气地以嘘声要求他们中断看似冗长的发言,可他们还是可以面无愧色地滔滔不绝。

也许是在香港住得太久****惯了港式的冷淡,我总是震慑于这些听众的热情,同时又不得不感到一丝困惑。
为什么内地会有这么急切的听众,一心一意地想要在公众面前发言?尤其是当话题涉及到时政的时候。
近乎本能的回答是他们发表意见的空间太少了,平常没人理他,所以一定要把握机会尽情发泄。可是再想深一层,便知这个答案还不够仔细,因为这是个网络的时代,人人都能在论坛、博客和微博上一吐心声,这些听众又何必去人家的舞台上唱自己的戏呢?
思之再三,我只能想出两个理由:一、网络那匿名和隐身的性质无法达到这种在公众目光下力陈己见的肉身实感,他们只有到了名副其实的公众场所才能感到“公共”的具体存在。二、在公共论坛上发言是比网络发言更进一步的动作,也许他们觉得在互联网上说话没用,想透过面对面的言说去追求更直接更有效的成果。
4月底,我在一场研讨小区营造与公民参与的研讨会中又碰到了这么一位听众,他对台上所有付出过心血力气的实务操作者冷嘲热讽,批评他们发动公民参与小区规划的实验“没有用”,“只是空谈”。然后他慷慨激昂地痛批眼下中国种种怪现象,觉得比起那些更巨大更“根本”的问题,让居民民主地介入小区的营造只是微不足道的末节,并且注定失败。

坦白讲,类似的言论我听得太多太多。不只是公开论坛,就连你写一篇文章,也总会有人骂你“空谈”,指斥你看不到“根本”的问题。无论你在谈什么,都有人认为那还不是最“根本”的重点。
这种思维的特点是,一方面不能切割问题,总要把所有事情都看成是牵一发动全身的整体问题;另一方面则是想在这一系列的问题中排出优次秩序,相信某些问题要比其他问题更根本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