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书摘公共服务应是政府的主要职能
我们在看到30多年来我国改革发展的一些重大的成就或者巨大变化的同时,可能我们更应该更多地或者清醒地客观地看到,我们现在所面临着的资源环境问题、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以及社会转型带来的挑战。我们矛盾集中反映在哪里呢,矛盾集中在人的发展上。所以,我们要建设一个公共服务型政府。改革开放30年后,如果我们的政府能把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这件事情解决好了,不仅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解决可持续增长,而且对于整个人的发展,中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努力实现以公共服务为目标的政府转型
为什么我们现在要着重提出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我想这个最重要的就是我们改革开放30多年到现在社会的发展阶段变了,社会的矛盾也在发生变化。我们这几年一再讲新时期新阶段,到底什么是新时期新阶段,那么按照、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城镇化率
5个指标来看,我们国家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社会发展阶段应该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什么变化呢?就是从改革开放之初,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生存型社会,开始进入到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发展型社会。实现社会发展阶段的历史性提升,那么什么问题突出了呢?那就是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发展型压力越来越凸显出来。我把它概括为三点。第一点就是我们资源环境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第二点就是老百姓的公共需求发生了变化,全社会基本公共需求的全面上涨和基本公共产品的供给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第三点就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同公共治理结构建设滞后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就是说社会矛盾的阶段性特征表现得尤为突出。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在强调全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这个主要矛盾,从本质上还没有发生变化的时候,更要注意矛盾的阶段性特征。
那么,怎么来解决矛盾的阶段性特征呢?我们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发展方式的问题,应该说在相当大程度上和人的发展直接联系在一起。公共治理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相联系。也就是说,解决这些阶段性问题,归根结底需要我们把基本公共服务这件事情解决好,如果政府能把这件事情解决好,我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有了动力,社会公共需求就得到了满足,完善公共治理结构就有了保障。这样就能使我们后
30年,走上一条真正的科学发展之路。
在这里,我们讨论两大问题,一个问题就是这种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到底对未来5年、10年、20年、30年的经济增长会起到什么作用?
我和我的同事算了一笔账,如果未来几年,财政对于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每年增加1%%,按照现在城乡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有30%到40%的差距来计算,那么到2020年,。这就能初步实现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的,到2020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明显进展的目标,如果标准更高一点,可能是投入8万亿到12万亿元。这说明,在以基本公共服务为重点的社会领域的投资是十分巨大的。但是,从未来30年的发展来看,真要把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解决好,会解决我们未来30年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一个内在动力。那么,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在未来的重点在哪里呢?我想,重点在于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或者叫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