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运输包装物流运输包装设计
1包装件--1)内装物2)缓冲材料3)外包装。
(1)定义运输环境(2)产品脆值估计(3)产品重新设计(4)缓冲衬垫计算(5)设计包装系统(6)试验包装系统原型
(1)标准化原则(2)集装化原则(3)多元化原则(4)科学化原则(5)生态化原则。运输包装研究的对象是包装件。
4包装件运输流通环节:1)装卸搬运环节2)运输环节—冲击(装卸时的冲击,运输过程中的冲击—汽车运输、火车运输、空运、海运)、振动、气候条件(温度、温度变化,湿度,水,太阳辐射,盐雾的影响)、其他因素3)贮存环节
5 G因子工程上用G表征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倍数,称为G因子。包装力学中用G值表示加速度。物体产生的最大加速度用Gm表示,物体所允许的最大加速度用Gc表示。
6力的时间效应:1)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可用加速度的时间曲线表征,效果取决于时间间隔、加速度峰值、波形。2)力的时间效应对包装件的影响--例如:弹簧落地、锤子快速击打金属。3)蠕变曲线—不稳定蠕变、稳定蠕变、加速蠕变。
7弹性:橡胶、发泡塑料、弹簧等包装材料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去掉外力时,能恢复其原有状态,这种性质称为弹性。塑性:固体在其弹性极限内对外力有弹性表现,但超过该界限就会发生流动,以致造成永久变形或破坏,该现象与液体是不同的,称这种性质为塑性。
黏性:黏性指物体受力作用时,与其速度有关的阻力。黏性不具有像弹性那样的复原性,当去掉外力时,材料就停留在该瞬时的位置上,不再回复。
8蠕变:材料保持一定的静压状态下,变形随时间而进行的现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蠕变很快但又不稳定地逐渐减少速率,它历时不长,通常不超过数小时;第二个阶段是稳定蠕变阶段,几乎以不变的指数速率进行变化,历时很长。当应力足够大时,可能出现第三个阶段,即由稳定发展到蠕变加速阶段。
9包装件实物模型:
10单自由度系统模型::假设被包装产品为均质刚体;忽略外包装的质量和弹性;不计缓冲材料的质量,并视其为具有粘性和阻尼的弹性体;m为产品质量,k和c分别为缓冲材料的弹性系数和粘性阻尼系数。
11二自由度系统模型::易损件是产品上最关键、最灵敏、最脆弱的部件。分析易损件的响应,不计外包装质量。m1和m2分别易损件和产品主体的质量;k1和c1分别为易损件与产品主体之间的弹性系数和阻尼系数;k2和c2分别为产品主体与外包装之间缓冲材料的的弹性系数和阻尼系数。
12三自由度系统模型::外包装质量不能忽略时,m1、k1、c1、k2、c2含义同上,m3为外包装质量。
13产品脆值:产品经受振动和冲击时用以表示其强度的定量指标,又称为产品的易损度。脆值用重力加速度的倍数 G 来表示。G 值越大,表示产品对外力的承受能力越强。以产品破损前的临界加速度
a 与 g 的比值 Gc 作为脆值。
14、传统的脆值理论:传统的脆值概念是基于包装件的破坏性跌落试验规定的,力学模型如图所示。局限性:没有考虑易损件;缓冲材料不是线性的,存在阻尼等;用最大加速度来评价破损,没有考虑脉冲形状和时间
15破损边界曲线:: 绘制步骤:
1)跌落高度h由小到大,直至产品破损,记下此时h,取损坏前后两个值的平均值作出临界速度增量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