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可以“姑妄听之”,不能“姑妄言之”.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可以“姑妄听之”,不能“姑妄言之”.doc

上传人:cj83252951 2017/11/14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可以“姑妄听之”,不能“姑妄言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可以“姑妄听之”,不能“姑妄言之”
人类有了信息传播,才有了文明进步。当今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大部分是新闻,而新闻一般都是真人真事,是必须有5个W的,所以人们都相信那是真的(个别假新闻当另论)。
新闻之外的传播,不一定要5个W。有时候。明知是假的、虚构的、乃至荒诞的东西。也有传播的市场。最有名的案例就是当年苏东坡下放到黄州。忧愤无聊之际。常要客人讲鬼的故事。人家说没有鬼,他就说:“姑妄言之,姑妄听之。”意思是随便说说,随便听听。都不必太认真。这种说者和听者的人际传播行为。说雅一点是在进行一场虚构的艺术创作;说白了。是典型的轻松聊天说笑话而已。不过,其中倒有一个严谨的对应关系:“言之”是“姑妄”,“听之”也必然是“姑妄”。如果只是一边“姑妄”。另一边没有“姑妄”而当了真,就要出问题。这不,时下这个对应关系就出了大问题,而且出在非虚榭的大众传播的媒体语境中――
例如,某些媒体上推出专家,某出版社推出的专著上,频频出现一些高论:牛奶不是人喝的:生吃泥鳅可以治某种病:大医院治不了的绝症他一个偏方就能治好:冬瓜绿豆具有神奇的治病养生功效:吃长条茄子能减肥、降血压、降血脂、治肿瘤:
80%高血压、糖尿病都是误诊;“我们有个病人,膀胱癌,两年做了7次手术。后来喝生冬瓜汁两个月。就喝好了。前列腺癌我们喝好了几十例。”……
严格来说,这些论调的最高价值也就是“姑妄言之”,是当不得真的,缺少例证,经不起经验法则和科学的检验。至于“我一个人可以顶一个三甲医院,15年我拿下诺贝尔医学奖”等吹牛神话,还不是一般的姑妄言之,而是狂人梦话。不幸的是,我们许多听众对这些“姑妄言之”的奇谈怪论,不仅不是“姑妄听之”,反而奉若宝典天音,对“专家”佩服得五体投地,千里迢迢花几千元挂他的号,还痴心不悔地耐心排队到来年。被他们卖了还热情地帮着数钱。以为绿豆、冬瓜、茄子、生泥鳅是包治百病的万应灵丹。盲目地去吃、去喝、去生吞。以致没有毛病反而吃出毛病来了,有的还要找偏方推销者理论索赔。
当事的“专家”当然应该对导致严重后果涉嫌欺诈的言行负责。同时。隆重推出那些“专家”的媒体也难逃干系。特别是明知道某些身份可疑的所谓“专家”“大师”是经过公司包装的,正在做一边上电视一边卖书的生意。仍然大力推介,为他们唱戏搭台。这就有违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不应该了。

当然,媒体也有苦衷。当信息无处不在的时候,信息就不值钱。这时媒体就失去了对信息资源的垄断。当遥控器在受众手里时,电视台又缺少舍我其谁的底气。这时候,唯一值钱的是观众的眼球。是“注意力经济”。所以,媒体要千方百计地争夺观众,争夺读者,争夺眼球。别的都是软的,只有“收视率”“发行量”是硬指标。于是。就有了花样翻新的栏目。有了民间高手江湖奇人等层出不穷的嘉宾粉墨登场。有了形形色色的奇谈怪论。如果背后还掺和了商业公司的包装策划,则这类节目更具有哗众取宠的动听言辞和炫目头衔,赢得观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和追捧,桌子底下的商业秘密当然隐藏得谁都看不见。尤其当这些媒体有较高知名度有相当权威性。栏目又披上了“百科”“养生”等严肃外表的时候,善良的受众更是把这些言谈奉若圣经。
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担负有重大的社会责任,在宣传引导教育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它发布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