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吴仁宝创新华西四十年.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吴仁宝创新华西四十年.doc

上传人:qvuv398013 2017/11/14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吴仁宝创新华西四十年.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吴仁宝创新华西四十年
“红旗猎猎飘,小康步步高”,华西村――中国新农村建设的一面红旗。高举红旗的决策人、领军人吴仁宝,40多年来,他始终把率先发展、科学发展、造福人民作为毕生的追求,殚精竭力地带领华西人从一穷二白走向文明富裕,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实事求是――华西村发展的“法宝”

华西村曾经很穷。人们形容这块土地“高的像斗笠帽,低的像浴锅塘。半月不雨苗枯黄,一场大雨白茫茫。”1961年吴仁宝面对华西村正是这般景象。如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上,吴仁宝领导的华西村,创出了巨大的财富: 2003年,全村实现经济生产总值100个亿;2004年为200个亿;2005年为300个亿。
同在一片蓝天下,为什么华西村能够迅速发展、超前发展?吴仁宝在华西村新闻发布会上给出了答案:坚持实事求是。
吴仁宝告诉记者:华西村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应对挑战的根本法宝只有四个字:实事求是!作为基层干部,吴仁宝对实事求是的理解很朴素,叫做“吃透两头”、“两头一致”。吴仁宝的所谓“吃透两头”,指的是吃透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吃透本地工作实际。“两头一致”,则是一头与中央保持一致,一头与老百姓保持一致。因此,不管政治风云如何变幻、国家方针政策怎样调整,他与华西村都能够启动自己的“响应机制”,一次次抓住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式的科学发展。
吴仁宝坚持实事求是的事例很多。改革开放之初,全国轰轰烈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江阴县农村也开始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吴仁宝认为,华西人多地少,工业发达,集体家底厚,分田到户不符合华西的实际。他从实际出发,没有分田到户,而是搞起“集体承包”――由30名种田能手承包了全村500多亩良田,富余劳力转移到乡镇企业去。正是吴仁宝的这一实事求是的做法,较早完成了产业结构调整,为华西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五大以后,苏南乡镇企业改革进入新阶段,有关部门明确提出要“抓大放小”。吴仁宝则根据华西村办企业的实际提出“抓大扶小”、“抓小放大”的改革思路,对关系华西经济命脉的毛纺、钢厂等大企业抓住不放,将一些效益较差的小企业转给个人经营,对有发展前途的小企业予以资金扶持,增强其竞争力,大的工程建设项目果断地“放”给大家参与投资,使大中小各类企业都焕发新活力。如今,华西没有一家亏损企业,没有一家不赢利的企业。

吴仁宝说,实事求是,并不是不听中央的。我不搞分田到户,就是吃透了中央精神,中央文件是讲两点,叫“宜统则统,宜分则分”,我们华西是“宜统”,所以我们就没有分,那是听中央的,与中央保持一致的结果。
华西村曾有两次传奇式的发展机遇:一次是1992年3月1日,吴仁宝听到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的消息后,连夜召集华西村的各路负责人开会,做出了加速经济发展的决策,人们传说“一个会赚了一个亿”。另一次是2003年8月,吴仁宝敏感地预测到中央将要实行宏观经济政策,在华西村党委会上经过集体分析,决定再投入要“急刹车”,技改延伸要“开稳车”,已经投建的项目要“开快车”,使华西取得了当年销售额比上年增长150多亿元的骄人成绩。
现在回头看,无论是他坚持“集体承包”、“抓大扶小”,还是抢抓机遇不放,都不是照抄照搬,而是实事求是地将理论与实践、大政方针与具体实际相结合,衍生出创新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