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docx

格式:docx   大小:22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Q+1243595614 2017/11/14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其登载的《敬告青年》、《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后来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终刊。
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针贬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
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表明确提出"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纯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沈雁冰等12人,后来发展到170多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新文学。宗旨为"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表现出对"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倾向。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表现新旧冲突。写法上倾向于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重视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
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团体之一,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等。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直觉"、"灵感",主张表现"内心要求"。同时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抨击旧社会。流派特色十分明显,作品侧重表现自我和抒情,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成为他们写作的主要形式。翻译大多是西方浪漫主义的作品。后来随革命形势的发展,内部发生分化,提倡革命文学,并从行动上投入革命浪潮。大革命失败后,分化加剧,一部分作家退出,另外又增加了一些成员。1929年2月,被国民党查封。
新月社: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1923年成立于北京,1927年春移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以《晨报副刊》为阵地,后创办《诗刊》、《新月》。新月社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表现出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主要在于新诗,针对自由体诗出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即"三美"主张,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新剧:又称文明戏。是中国话剧运动的第一阶段。始于1907年。辛亥革命前后,新剧团体很多,演出以民族民主革命为内容的政治戏居多。辛亥革命后,新剧很繁荣,以演家庭伦理戏居多。"五四"前夕,新剧趋向衰落,其原因:一是新剧商品化,内容庸俗低下;二是新剧都是幕表戏,没有完整的剧本,只有分场的故事梗概,由演员上台随意发挥,艺术水平和演技很难提高。"五四"文学革命批判堕落的文明戏,一些戏剧家提出"爱美剧"口号,中国话剧运动由此进入第二个阶段。
爱美剧:中国五四运动后兴起的非职业戏剧运动,简称爱美剧。"爱美剧"指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