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微电影剧本创作
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放映”(30秒-300秒)、“微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规模投资(几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
近两年来经历了由网络短片向微电影的过渡
一、微电影简介:
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吴彦祖主演的《一触即发》是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广告微电影,也是第一部大制作的网络微电影,堪称微时代的里程碑。
微电影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平民化趋向。各种相机、DV、手机拍成了各种“小短片”,经过专业机构的制作提升,可称为微电影。
一、微电影简介:
剧本,又可称作脚本、剧作等,是一种文学形式,
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是一部电影的蓝图和计划,是运用剧本元素(场景、情节、动作、对话等)进行叙事的创作过程。它还是戏剧演出的文学依据,是导演和演员进行二次创作的出发点。
二、何为剧本?
希德·菲尔德所言:一个电影导演可能用一部很好的剧本拍出一部很糟糕的影片,但他绝对不可能用一糟糕的剧本拍出一部很好的影片。
二、何为剧本?
剧本大致出现在戏剧正式形成并成熟之际。
中国最早的剧本出现在唐代。
宋元戏文和杂剧剧本使剧本初具雏形。第一个较为完整的电影剧本则是1925发表在《东方杂志》上由洪深编写的《申屠氏》。
中国最早剧本:展览中展出的一件1975年焉耆县锡克沁佛寺遗址出土焉耆文《弥勒会见记》剧本是唐代的遗物,共发现44页,皆两面书写焉耆语,此为其中一页。出土时重叠在一起,左端遭火焚烧而残损,此剧本是焉耆佛教大师圣月由印度语梵文改编成焉耆语的一部大型分幕剧作,据目前所知,是我国最早的剧本。
常见的分类方式
系列剧(如《聊斋》、《西游记》)
电视短剧(15-30分钟)(《法制栏目剧》)
连续剧(3至5集为短篇,6至20集为中篇, 20集以上为长篇。)
如《大染房》、《闯关东》《大宅门》
情景剧(《武林外传》)
二、何为剧本?
分镜头剧本(导演工作台本)是导演在文学剧本的基础上,确定了拍摄场景之后,按自己对未来影片(电视剧)画面和场面调度的设想,写出的用于拍摄的台本。
完成台本则是在影视剧制作完成之后,由场记根据已经定稿的影视剧,将其中的一切技术、艺术内容,如场次、镜号、拍摄方法、场面调度、人物对话、音响音乐以及长度等,完整地记录下来的台本形式。
文学剧本是未来影片的基础和框架,它为影片提供了基本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明确了影片的主题、情节、人物性格和风格样式
在影视剧的创作过程中,实际上存在三种不同的剧本:文学剧本、分镜头剧本(或导演工作台本)和完成台本。
二、何为剧本?
电影剧本指的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在一个地方或几个地方,去做他或她的事情。
电影是一种视觉媒介,它把一个基本的故事线戏剧化了。即一个电影剧本就是由画面讲述出来的故事它还包括对白和描述,而这些内容都将在它的戏剧性结构之中有所表现。它所打交道的是图像、画面、一小片和一段拍好的胶片。一个钟在滴滴答答地走动、一个窗子正在打开、一个人在看、两个家伙在笑、一辆汽车在弯道上拐弯、一个电话铃在响等等。
如同所有的故事一样,它有一个明确的开端、中段和结尾。把它抽象出来,那么它看起来就象下面这个图表,即电影剧本示例:
3、电影剧本概况
二、何为剧本?
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
开端中段结尾
A────×─┼─———————×─┼─────Z
建置对抗结局
第1~30页第30~90页第90~120页
情节点Ⅰ情节点Ⅱ
第25—27页第85—90页
(注:情节点——它是一个事件,它“钩住”动作,
并且把它转向另外一个方向,它把故事推向前进。)
二、何为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