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Diarrheal disease
腹泻待查
概念
正常排便:
次数–- 1次/日,少数人1次/2-3日或2-3次/日
性状--- 成形,不含异常成分
量------ 150—200g/d,其中水分占60-75%
腹泻:
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
性状---粪质稀薄,水分增加,可有粘液、脓血、未消
化食物等异常成分
量------ 超过200g/d
伴随症状–可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
概念
急性与慢性腹泻:
急性---病程多在2—3周内,不超过2个月
慢性---病程在2个月以上
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分类(按病理生理)
渗透性腹泻 osmotic diarrhea
分泌性腹泻 secretory diarrhea
渗出性腹泻 exudative diarrhea
肠运动紊乱 motility disturbances
渗透性腹泻-发病机理
肠道内的渗透压对水的吸收与分泌至关重要
血浆
肠腔
肠
粘
膜
血浆
肠腔
肠
粘
膜
肠道内的渗透压
高渗性药物
泻药: 硫酸镁
制酸药: 氧化镁,氢氧化镁,铝碳酸镁
脱水剂: 甘露醇,山梨醇
降氨药: 乳果糖
上述药物口服不易吸收,在肠内形成一定的渗透压,使肠内保留有大量水分,肠容积增大,肠管扩张,刺激肠道蠕动,发生腹泻
停药后腹泻即可停止
高渗性食物
病因:二糖酶缺乏—乳糖酶缺乏:
机理:乳糖酶缺乏→乳糖积聚→肠内渗透压升高→腹泻
↑
乳糖细菌分解→乳酸、短链有机酸增多
乳糖细菌酵解→氢、CO2产生增多→腹胀、排气增多
诊断:
1、服牛奶或乳糖后可致腹鸣、腹胀痛、腹泻(重者水样泻)、酸臭味
2、乳糖耐量试验: 不正常
3、根据治疗反应判断:停食乳糖或牛奶后症状缓解
4、肠粘膜乳糖酶测定
乳糖不耐受症
消化不良
胃原性腹泻:
胃切除术后,萎缩性胃炎,胃癌
---胃液分泌减少,食物未经初步消化即进入小肠
胰原性腹泻:
慢性胰腺炎,胰腺切除术后,晚期胰腺癌
---胰液(含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分泌减少,食物不能充分消化
肝原性腹泻:
严重肝病,胆管梗阻
---胆汁分泌或排泄减少,脂肪消化不良,影响吸收,导致脂肪泻
吸收不良
肠粘膜吸收功能障碍:
回肠末端严重病损(克罗恩病,回肠末端被切除)
---胆盐回吸收减少→肠道胆盐缺少→脂肪吸收障碍→脂肪泻
↘结合胆盐↑(结肠) 细菌分解双羟胆酸↑→腹泻
肠粘膜面积减少:
小肠手术切除----短肠综合症→吸收不全→腹泻
细菌过度生长:
细菌分解结合胆盐,影响微胶粒形成→脂肪泻
肠粘膜淤血:
门V高压,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
---肠粘膜淤血→吸收不良→腹泻
先天性选择性吸收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