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廉江市石角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doc

格式:doc   大小:78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廉江市石角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doc

上传人:170486494 2017/11/15 文件大小:7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廉江市石角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廉江市石角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
自评报告
廉江市石角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目录

一、基本情况 1
二、措施及成效 2
(一) 落实责任,确保创强工作顺利开展 2
,责任落实 2
,营造氛围 3
,全员创强 3
,保障有力 5
(二)综合改造,全力改善办学条件 5
(三)配置优化,发展均衡 6
(四) 促进学校管理,强化保障机制 7
,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7
,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7
,打造优质教师队伍 8
,确保教育健康发展 8
,创建优良育人氛围 9
,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10
(五)抓“三教”工作,保协调发展 10
,夯实义务教育基础 10
,巩固“普九”成果 11
***文化技术教育,大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12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12
四、自评结果 13
凝干群之心,聚和谐之力,创教育强镇
——廉江市石角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近年来,石角镇以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为目标,“凝干群之心,聚和谐之力”,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镇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现将我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位于廉江市的东北部,北与广西博白县、陆川县接壤,东与茂名市的化州相连,交通便利,是一个有优良传统的革命老区镇,是广东省移民大镇。我镇境内有广东省最大的人工湖——鹤地水库,鹤地水库把全镇分成东西两片,村庄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是广东省闻名的生态文明镇。全镇总面积 164平方公里,辖 19 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85条自然村,总人口 68421人。其中库区村庄 156条,库区移民 40529人。石角镇农业资源丰富,大力发展“三高”农业,已形成了荔枝、龙眼、西瓜、茶叶、速生桉丰产林、家禽、淡水鱼养殖等七大农业特色产业。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丰富的旅游、农产品、矿产等资源,发达的交通通讯,良好的软硬投资环境,使石角镇充满蓬勃生机和活力,促进了我镇经济飞越式的发展,,%,为我镇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现有镇中心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1所,小学附设幼儿园
12所,幼儿教师 134人。幼儿园在园人数1450人,3—5周岁幼儿入园率90%;现有完全小学8所,小学分教点13个,在校小学生4849人,小学在职教师287人,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初级中学2所,中学在校学生2692人,在职教师157人,中学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文化学校1所,教师8人。我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及镇中心幼儿园均为湛江市标准学校(幼儿园),标准化学校覆盖率100%。
我镇先后被评为先进镇、廉江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廉江市农村公路建设先进镇等荣誉称号。目前,我镇致力打造“广东教育强镇”,谱写石角教育新篇章。
二、措施及成效
石角镇委、镇政府把创建教育强镇作为民心工程首位,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不断加大投入,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一) 落实责任,确保创强工作顺利开展
,责任落实
石角镇委、镇政府把教育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将教育工作列入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镇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创强”办公室,制订了《廉江市石角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实施方案》。经常召开镇教育工作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教育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焦点问题。自市级召开教育创强工作动员会后,我镇随即召开镇、村、校三级动员大会,积极学****省市有关
“创强”的文件,达成共识,人人参与创强。各校认真制订“一校一方案”,对照方案逐一落实。镇主要领导、创强办成员不断深入中小学、幼儿园、***文化技术学校调研,现场办公,特事特办,全面督导各校创强工作,切实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做到凡是教育的问题,优先研究;凡是教育的困难,优先解决;真正做到把教育摆在最突出的位置,把教育事业视为头等事。为确保教育创强工作顺利完成,镇委、镇政府制订并与各村委会、学校签订《石角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目标责任书》,把教育创强工作任务列入镇挂点班子、驻队组长及各村(居)委会工作考核中,层层落实责任。
积极宣传,营造氛围
石角镇自确立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目标以来,主要从如下方面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一是召开创建教育强镇的动员大会,认真学****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方案》,提高干群对“创强”的认识,树立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组织镇“创强”办公室成员和学校领导有针对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