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研究.doc

上传人:好好用的文档 2017/11/15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研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研究
[摘要]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总方案。乐山师范学院通过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体作用和第二课堂的补充作用,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了师范生的教学技能。
[关键词]高校人才培养实践能力教学质量

从1998年到2007年,我国普通高校年招生由108万人增加到540万人,各类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由不到800万人增加到2500万人,学生毛入学率达22%。我国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加快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步伐,尽快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是当前高等院校的重要使命。
乐山师范学院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一直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以培养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为主要任务,通过不断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实践教学模式,逐步建立起了适合新建本科院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突出实践环节和教师教育特色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总方案。乐山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院校,紧扣“西部、地方、新建、师范”的基本校情,围绕“培养基础宽厚、素质全面、实践能力强的基础教育师资和地方经济建设实际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2000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各专业制订的教学计划强调本科意识;2004年作为四川省第一批学分制试点学校,积极探索学分制改革,制订了平台模块学分制教学计划;2005年又做了进一步完善。在三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学校始终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并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强的人才作为根本着眼点,突出师范特色和实践环节。经过几年实践,取得较好的成效。2006年12月,该校接受教育部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体现改革创新意识的人才培养方案受到教育部评估专家的充分肯定。
2007年教学评估后的整改阶段,该校针对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的现状,再一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这次修订遵循“精选、重练、增选、显用”的原则,适当压缩课堂讲授内容,把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程教学之中,重点突出实践环节和教师教育特色。师范文科专业的总学分控制在
160~170学分,课堂教学总学时数控制在2200~2300学时,课堂教学压缩200~300学时,而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数≥133(2005年为17),学分比例≥19%(2005年为10%)。师范理科与非师范专业的总学分控制在165~175学分,课堂教学总学时数控制在2300~2400学时,课堂教学压缩200~300学时,而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数1≥46(2005年分别为17和19)、学分比例≥126%(%和11%)。教师教育课程学时学分数也由原来的18个必修学分增加到35个必修学分、6个选修学分。其中,增设2个学分的师范技能训练内容和试讲试教环节,教育实****时间延长至1学期,增至16学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人才的核心素质。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培养的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明显不足。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当前进一步加强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

乐山师范学